朱紫来十枣汤加减治疗咳喘、哮喘医案案例

浏览 7

[原方组成用法]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份。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匕。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原书应用指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朱紫来经方实践

对某些顽固的痰饮咳喘重症,只要患者正气可支,朱氏常本《金匮要略·痰饮病篇》“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和“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的记载,运用十枣汤峻逐之。十枣汤一般用治悬饮,用治痰饮咳喘主要是饮邪留伏,用一般温化痰饮药而不为所动的情况下偶一为之,取其斩关夺将,直捣窠臼。故在运用时必须注意两点:①病情急重,已用过温化痰饮药而收效不显;②患者正气尚可,而最近又未用过这类药,否则不可轻试。

朱氏曾公开介绍过1例伏饮峻下致毙的经验教训。吴某,男,54岁。1962年8月初诊。气逆不得卧,面色黑润,唇青,项强不能言已3日矣。喉间气促,胸部按之硬,四五日不大便,脉右沉滑,左沉弦,此痰实结胸,拟大陷胸汤方(煨甘遂3g,大黄9g,玄明粉9g)。服后大便得通,痰涎稍下,症情略缓,脉仍沉弦,饮邪留变,乃投以十枣汤,服1剂水大下,神清能言,隔日再服1剂,病已痊愈,续疏培补之方。由于患者贫困,无力服药,邪虽去而正未复,予亦未深究。

次年10月病复发,脉仍沉弦,疏十枣汤嘱分2日服(每日只服2g),不料患者求愈心切,竟一次吞服,水大下,元阳暴脱而毙。今特追述,以志吾过(《湖北中医医案选集·第一辑》)。为医者不可不慎。

哮喘

郭某,男,30岁,农民。1963年2月16日初诊。患者自幼有哮喘宿疾,昨日偶感风寒,突发气喘,胸部憋闷,喉间漉漉痰鸣,声如拽锯,不能平卧,头目眩晕,两脉沉弦,舌淡苔白。拟射干麻黄汤合泽泻汤治之:射干、法半夏、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0g,麻黄、细辛、五味子各6g,泽泻24g,白术15g,姜3片,大枣3枚。1剂。

2月17日二诊:服药后有短时能平卧,但六脉仍沉弦不起,诸症依旧。哮喘宿疾,饮邪深伏,非轻剂所能除,乃疏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各1g为末,大枣10枚煎汤送下,平旦服,隔日1剂。2剂。

2月21日三诊:每剂服后下水三四次,胸膈顿开,脉转弦滑,口吐黏涎,此饮去而痰留,拟射干麻黄汤加干姜、远志,2剂。

2月23日四诊:服药后吐涎甚多,邪去十之八九,投人参真武汤2剂善后收功。

按语:从本案可知,十枣汤用治痰饮咳喘因饮邪留伏所致者,效果甚佳。然峻逐之法只可用于邪正俱实、病情较急者,且可一不可再。

[戴玉,江西中医药,1995,26(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