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说:
“该方是治疗痰饮的基本方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水必自小便去之’,即为本方具体应用。”姜老用该方治疗咳嗽、痰饮、眩晕、水肿等证,常可应手奏效。
咳嗽
姜某,男,49岁。1971年4月5日初诊。诊见形体消瘦,素有慢性胃炎,纳差,咳嗽,痰多,胸闷,舌苔白腻而润,脉弦滑。辨为痰湿咳嗽。法宜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3g,半夏9g,陈皮6g。7剂,水煎服。
按语:姜老说:“此案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等证,该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本病属慢性胃炎,又患咳嗽,《内经》谓病在胃,盖脾阳不振,水饮内停,随咳嗽而上逆也。方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半夏、陈皮和胃降逆。
眩晕
魏某,女,55岁。1973年10月22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病已7年,发作时视物转动,如坐凌空。又素患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大。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g,桂枝9g,白术9g,甘草6g,五味子9g。连进14剂而愈。随访2年未发。
按语:姜老说:
“耳源性眩晕,有属于肝肾不足者,则宜滋益肝肾;有属于痰饮上泛者。本案辨证属于后者,故用苓桂术甘汤加五味子。”五味子为姜老治疗耳源性眩晕的有效药物,故重用至9g。
呕吐
江某,女,62岁。1975年5月10日初诊。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隔1周许则头目眩晕,呕吐清水,吐尽水后眩晕始消。如此已2年,某医院诊为幽门梗阻,属胃寒积饮的呕吐证。取温阳化饮法,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4g,桂枝9g,白术12g,甘草6g,干姜4.5g,嫩苏梗15g。3剂告愈。
按语:
《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案胃寒积饮,为苓桂术甘汤证,宜再加干姜温中去寒。嫩苏梗为姜老常用于胃病药物,止呕和胃畅中,一举数得。
水肿
张某,女,49岁。1975年12月5日初诊。俯首工作稍久则面足俱肿。
脉软,舌淡,色不鲜。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证属心肾阳虚,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淡附子6g,桂枝9g,茯苓9g,白术9g,连进5剂。心衰改善,肿退症缓。
按语:姜老说:
“本案为心肾阳虚,致阴水泛滥。”故用附子加苓桂术甘汤去甘草治之。据现代药理研究,附子、桂枝同用具有强心及促进血液循环功效。
(《姜春华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经验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