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浏览 7

  胃病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特别说明,文中方剂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半夏半升为45克,中药一两为15.625克。我个人建议,使用经方,从小剂量开始。

  




  

  这几天要谈的,包括西医的一大类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肝炎,肋间神经痛,反流性胃炎,慢性肠炎,胆囊炎等等一系列疾病,也包括西医各种辅助检查,胃镜、肠镜、CT、磁共振都查一遍,却查不出问题来的一类症候群,这类症候群的特征就是患者自我感觉胃上脘胀满不适,很不舒服,但是医师去做腹诊,患者上腹部(心下)却不硬,或在软、硬之间,偏于略软,或干脆就是软。

  

  这类疾病,虽然看似不重,但是治疗上却很棘手,因为存在着病程长,缓解难,病种繁多,鉴别困难的特点。

  

  这时,中医不要受西医诊断的影响,严格遵循中医的思路来治疗,才可能辩证准确。

  

  从腹诊来分析,这个时候,患者上腹部的硬度多为二级★★硬度(在软、硬之间,偏于软),和一级★硬度(按之濡、软)硬度。

  

  先谈谈二级★★硬度(在软、硬之间,偏于软)

  

  医师腹诊后,在胃脘上部,剑突下,指下感觉为二级硬度,传统上称之为“心下痞”。

  

  治疗“心下痞”的方剂非常多,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其中最常见的几种。

  

  胃上部很不舒服,不严重,却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1、半夏泻心汤:

  

  上腹部(心下)不舒服,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有时会伴有呕吐和肠鸣。大便比较稀,或者有腹泻。舌苔多为黄腻、薄腻(不一定)。病机为热邪与水邪堵塞于心下。便秘者不宜用。

  

  药物为:

  

  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黄煌先生治疗慢性病时,是按照一两=5g换算的,半夏用到15g。

  

  我们要注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之间的比例:3:3:3:3:1

  

  胃上部很不舒服,不严重,却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2、生姜泻心汤:

  

  上腹部(心下)不舒服,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大便也偏稀,或者有腹泻。

  

  和“半夏泻心汤”比较,这个证的胃肠间的“水饮”更多,腹中有“雷鸣”之声,而且常有打嗝。

  

  干姜虽能温阳散结邪,却不能消泛滥之水,而生姜有除泛滥之水的效果,所以减干姜,加生姜。

  

  药物与“半夏泻心汤”相同。

  

  只是将“干姜”的剂量减为了1两,同时加了4两生姜。

  

  3、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就是具备“半夏泻心汤”症状的同时,胃气更加虚弱,难以消化食物,所以消化不良“谷不化”等症状更加明显。

  

  同时,也因为胃气虚,胃的守胃机能衰弱,胃气上冲,所以,患者容易出现心烦,焦虑不安,心神不宁症状。

  

  此方的药物,同“半夏泻心汤”,但是甘草从三两变为了四两,大剂量甘草的目的是守胃气。

  

  胃上部很不舒服,不严重,却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4、旋覆花代赭石汤

  

  这个方证与“生姜泻心汤”类似,胃肠间的“水饮”泛滥,也会出现上腹部胀满,腹中“雷鸣”,打嗝等症状。但是“呃逆”的情况比生姜泻心汤更重。

  

  药物为:

  

  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生姜五两,甘草三两,人参一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

  

  其中“旋覆花”能消坚行痞,降逆止噫(打嗝);“代赭石”有重镇胃气上逆之功。

  

  胃上部很不舒服,不严重,却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特别提醒:

  

  半夏,生姜,甘草三大泻心汤,以及“旋覆花代赭石汤”,都需要“去滓再煎”,目的是再煎后使“生姜,干姜”等药物的挥发油消失殆尽,不再作用于人体肌表,药力集中于心下。

  

  胃上部很不舒服,不严重,却老不好,该用哪些中药方子呢?

  

  5、桂枝人参汤

  

  桂枝加人参汤也会出现“心下痞鞕”,也就是患者自觉上腹部满闷不适。不过,患者一方面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表热未除;一方面兼有心下痞硬,腹泻,或心悸等症状。

  

  患者的病机是表证未除,同时胃肠虚弱,心下有水饮。

  

  这个方子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所组成。

  

  从药物来分析,桂枝可祛表,白术,干姜可祛内寒,除水饮,止腹泻;人参,甘草补胃气,滋胃津。

  

  写在后面的话:

  

  患者自我感觉心下有“充塞感”,胀满不适,但是医师在胃脘上部“腹诊”后,指下感觉为二级★★硬度,我们第一时间应该想到上述几个基本方。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心下痞鞕”的病因非常复杂,上述五方并没有穷尽一切,我们需要不断熟悉经典方剂的组方原理,以及各种药物的功效,以便在患者病情特殊,“无方可用”之时,自己通过“中医组方的内在规律”来组方。

  

  这是一个漫长的修习过程。

  

  下一章,我们将继续谈“心下濡”,上腹部软,但患者依然自我感觉胃脘上部有“充塞感”时,该用什么方。

  

  感谢大家在这条路上的相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