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麻黄地骨皮汤的配方组成及其功能主治!

浏览 9

  【方剂名称】

  麻黄地骨皮汤

  【方剂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人卫本)。

  【方剂配方】

  麻黄(去节)3分,地骨皮半两,玄参半两,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桔梗(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知母半两。

  麻黄(去节)3分,地骨皮半两,玄参半两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身热,咽喉壅塞,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麻黄地骨汤”。


  【适应症】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

  【伤寒病因】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