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中医又坐堂

浏览 7

许多老辈人过去看中医时习见的“前店处方,后场取药”的场景,又将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决定在药品零售企业内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并先行在河北石家庄市等地试点,为日后全面推开积累经验。

在当前中医药发展仍有诸多违背自身特点规律情况的背景下,中医坐堂这一传统医疗方式的复归,在尊重自身规律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

历史上,中医既为大夫,又是药师,医药不分家,所谓“医知药情,药知医用;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中医坐堂始于东汉名医张仲景,绵延千年,最终形成“中医坐堂,前店后场”的固有模式,广布中华大地,服务百姓健康,成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国几千年医药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名的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重庆桐君阁、长沙九芝堂等,至今老辈人耳熟能详。

上世纪90年代,一些药店与药厂串谋以“坐堂医”等名义推销药品,不顾群众生命健康,谋取不正当利益。2001年,有关部门下发通知严禁在药品零售企业中非法开展医疗活动,“坐堂医”也在被禁之列。一刀切的做法固然打击了打着“坐堂医”旗号的非法医疗活动,但对中医药自身特点规律的忽略,却也使深受群众欢迎的这一传统中医行医模式几近绝迹,捆住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手脚。

类似事情并非个案。又如,以管理西医的方法管理中医,使许多确有专长但主要靠师承而非院校教育的人无法获得医师资格,名中医日益后继乏人;以评价化学药的办法评价中药,使许多确有疗效的中药难以登堂入室,许多宝贵的经方验方、医疗经验濒临失传;过多现代医学内容的中医药教育,使这种模式下的学生无法得中医精髓,铁杆中医日渐稀少等等,造成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丧失,中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边缘化,阵地日渐萎缩。去年发生的“中医存废之争”,一方面固然是观念之争,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当前中医药面临的这种窘境。

中医药不论是防病治病,还是在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依赖的是其“简、便、廉”、“辨证施治”等特色优势,这是中医药之本。固本并弘扬,继承和创新,必须遵循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中医不能坐堂”等现象的背后,正是对中医药自身特点规律的背离。

面对上述挑战,振兴中医药,当务之急应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不能因为中医药的有些标准、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就不顾中医药的特点,简单套用西医西药的办法。可喜的是,情况正在改观:不仅中医可以坐堂,还有中药新药审批制度逐步完善,以及随着《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的实施,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终于摆脱过去“合理不合法”的行医尴尬……

有管理的中医坐堂、医药一体,不仅为百姓就医带来便利,减轻百姓的医药负担,还可扩大中医人才的就业需求,带动中药种植业的发展,使农民增收,一举数得。与此同理,可以想见,一系列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举措,必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