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共识的表现,而民族文化共识促使民族内部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纵观绵亘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饮誉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中医药学。世界各地凡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在应用中医药以保证健康,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共识的表现,这一民族文化共识促使炎黄子孙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
中医药学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如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不仅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即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辨证法的方法论,而且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和概念。中医学还受到儒、道、佛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礼”观念,在医学家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内化为“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千金方》)的从医动因,外化为“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的大医风范,铸造了高尚圣洁的医学伦理观,孕育出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数的光辉典范。道家始祖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创立辨证法体系早在《内经》中就已被接受,道家恬淡自然的养生观及炼丹术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从印度东来的佛教文化被中国本土文化同化之时,随之而来的印度医学也融进中医学体系之中。
中医药文化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医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都是中国古文化发展高潮的结果。
春秋战国到秦汉,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中,《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带总结性的医学巨著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唐宋年间,中医学出现了医学分科的大发展,先后推出了《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肘后方》、《千金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苏沈良方》等综合性、实用性极强、内容丰富充实的医学著作,并展开了刘完素主寒凉、张从正主攻下、李东垣主补土、朱震亨主养阴的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形成和《本草纲目》的诞生,可视为中医学发展第三次高潮的标志,其背景是程朱理学和王陆心学盛极一时,儒学文化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以致成为整个东亚文明的内核和体现。上述现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术呈现同步演进趋势。
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标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大医精诚”四个字来高度概括。如学医先学德之风,就是中华民族崇德尚义的反映。不问贫富,不问长幼,不问美丑,不问亲疏,一视同仁一心赴救的学医宗旨,实质上和儒家传统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道德观密切相关。医术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与中华民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统认识模式基本吻合,寒热调配、补泻兼施的配方原则与中华民族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一脉相通;循序渐进、务除首恶的治病程序与中华民族临变不惊、标本兼顾的务实精神彼此呼应。统观全局,辨证施治的医学理论与中华民族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互为协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就是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中华民族功能的原因,并多形式多方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近百年来,西方强烈的炮火轰开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冲击,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更,中医药学术赖以生长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12年北洋政府主张废除中医,1925年又拒绝将中医课程列入医学教育计划,1929年南京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案”,1933年和1935年汪精卫两度提出废除中医等,就是其严重后果的典型表现。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理性沉淀,已形成坚厚的文化堆积层,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处,想消除这民族精神的烙印谈何容易?而且,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声誉,特别是在农村这个中医活动最经常、最广阔的场所,加之当时中医药界人士不懈努力强烈抗争,终于迫使废止中医药的政策未能实施。
随着历史的嬗递,现代世界呈现出多元文化鼎立的局面,而东亚文化就是其中一极。东亚文化又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精神。近30年来,世界各国翻译中医药学术书籍,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召开专门学术会议,派人来中国学习,邀请中国学者前往讲学也越来越多,以中医热、针灸热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回归热”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我国建立中药进出口贸易关系。事实证明,中医药学走向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发展的标志,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学术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共识的表现,而民族文化共识是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医药学术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崇高声誉,这就是文化共识的表现。文化共识在文化心理上造成民族成员一致的看法和共同的行为,从而加强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其形成和稳定促使其载体(民族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更加紧密和相似,以致民族成员之间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华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其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同,但他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都以中华民族作为归根。因此可以理解,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文化共识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目前正以其蓬勃发展之势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预示着中医药学新的发展高潮的到来。
综上所述,坚持继承和发扬的方针,发展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AppendContent](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