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卖”让中医伤了元气

浏览 8

“确实,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很多院长都说:“多少个发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有一个好的物价政策。”但是,这么多年中医院连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技价背离”——“国粹”遭遇最大尴尬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医发展论坛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教授的发言振聋发聩:“中医的收费价格已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贱卖’中医后患无穷!”

有这么严重吗?收费低岂不是对病人有好处?“简便验廉”不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吗?物美价廉何以反倒后患无穷?

韦教授这样回答:“中医技术服务定价极为不公,不公就妨碍发展。拿大家都关心的中医院不姓‘中’、中医师‘西化’问题来说,并不是院长愿意‘背叛’中医,而是他发不出工资。要养活职工,维持医院运转,可搞纯中医挣不到钱,所以他必须想别的办法。中医师靠学校教给他的中医技术找不到饭吃,所以他必须掌握能挣到钱的其他技术!”

韦以宗说:医院收入是从医生的技术活动中获取的,而医生的技术活动不外乎诊断、用药、技术操作。不只中医,西医也是如此。在医疗技术操作上,除了检查诊断仪器、治疗仪器之外,靠医生一双手操作的,还有中医的针灸、正骨、按摩;西医的注射、手术等。“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的技术活动就是低价‘贱卖’。”

以北京地区的收费标准为例——西医静脉注射收费1.5~2元。中医针灸收费4元、穴位注射1元。西医的注射是护士操作,而中医针灸是5年本科毕业的针灸医师操作。骨折复位,西医切开复位或骨折复位平均在350元以上,中医复位,骨折80元,脱位60元;牵引疗法,西医16元,中医3元。同一操作技术,中医只是西医的1/5。推拿、按摩,中医按摩20分钟以内10元,而市场上保健按摩40分钟上百元。中医按摩是5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推拿按摩医师,收费价格仅是桑拿按摩的零头。

“最令人不解的是中医相当多的技术根本没有定价!”韦以宗说,目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的3966项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97项,占2.45%。像针灸,收费标准只有14项,其中还包括了现代的电针、仪器针。但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9种针具、26种针法了。“为什么西医同一操作,就能因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费,针灸却部位不同、针法不同,收费却都是一个价?”

韦教授又列举了自己最熟悉的骨伤科,西医骨科收费项目共有217项,细到一个小手指的肌腱手术均有价。而中医骨伤科收费项目只有骨折和脱位,实际上早在尚天裕的《中国接骨学》一书上就介绍了30余种不同部位的中医骨折复位法。更为可悲的是,中医用了3000年、现代又举世闻名的小夹板固定骨折技术,竟然在不少地区没有收费标准——是免费治疗!

“稀里糊涂”赔本在哪儿谁也说不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研究”课题组认为,长期以来,中医院形成了以药品收入为主的补偿方式,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已使其陷入亏损状态。中医医疗服务的定价偏低,未能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不开展或较少开展收费较高的实验室检查、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以及手术的特殊性,同时,中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不能做到按成本收费,造成了收入与成本的不配比性,影响了中医院特色,特别是影响到医改后中医院的发展。

这项研究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54个项目中有40项,即近3/4的项目处于亏本经营状况,最常用的中药熏药治疗、骨折手法整复术、普通针刺、耳针、灸法、拔罐疗法,其盈利率竟分别为-54.4%、-63.8%、-78.12%、-63.2%、、-50.74%、-80.04%。像穴位贴敷治疗、眼针等中医收费价格的盈利率更是在90%以上!除收费价格不能反映中医的价值以外,该研究认为还普遍存在着中医服务收费项目偏少、不够细化、未能充分反映中医医疗服务特点等问题。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院成本核算中心的调查,中医服务收费项目盈余基本为负数,仅个别医院有盈余,且盈余额很少。

早已是市场经济时代了,但全国的中医医疗机构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轨道上徘徊。一位三甲中医院的院长说:“长期以来,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基本是空白,宏观上缺乏政策要求,微观上各中医院也没有重视,一直是稀里糊涂混日子。”确实,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很多院长都说:“多少个发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有一个好的物价政策。”但是,这么多年中医院连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形势所迫”“脱掉长袍换西装”

不少中医院院长反映:“在这样的物价政策下,几乎所有的中医院为了生存都必须依靠购进大量的检查设备和引进能开展检查或手术的西医人才,因为这些项目的利润空间大,在渡过了生存难关之后,才能考虑找回中医特色,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直截了当地说:“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如果没有政策干预或经济投入,中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优先发展西医是必然的。”他们同时表示,现在他们只需要补充有经验的西医人员,而对中医人员尤其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感兴趣。

“问题严重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说,“尚天裕等老一辈骨科专家,在中医接骨基础上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早在1964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几乎所有骨折都可以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国际学术界认为这是我国医学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但进入市场经济后,连从那时走过来的骨伤科医师都不愿做‘物美价廉’的接骨,而宁肯学西医开刀上钢板,更不用说不熟悉接骨技术的年轻一代中医了。”

“现在中医院临床开展手术最多的是骨科,用钢板等器械手术收费高,手术者还有高额提成。”孙树椿说,他的学生在湖北某中医院任骨科主任,医院压给他的创收任务每年猛增,“谁都知道创收指标用中医方法根本别想完成”。

现在很多病人抱怨看病贵,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病时的价廉。可他们哪里知道当年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中国三大医学奇迹”中的接骨、针麻,现在已全面倒退,甚至退出了医疗舞台。

一位骨科专家感慨地说:“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基地之一的北方某骨科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骨折如果需要切开复位,需经科主任审批方能下手术通知书。所以那时每年收治近5000例骨折伤员,上手术台者只占10%~15%。而现在,小夹板用得少了,上手术台切开复位的占到了80%。”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章亚成教授说,别看上报的中医药治疗率不低,其实中医院实际上的中医药治疗率多在20%~30%之间,而且越是经营好的中医院中医药治疗比例越低,越是基层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率越低。“可以说,大多数中医院已经名存实亡了。”山东省莱芜市某医院中药饮片的销售情况,从另一侧面验证了这一说法。该院中药饮片在药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连年下降,近三年来分别仅占0.85%、0.52%和0.39%。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检测中心公布的数字,有力地证实了这种变化:虽然中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但也普遍存在着中医治疗率偏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的“三低”现象。数字同时显示,中、西医治疗率形成剪刀差:中医逐年下降,西医逐年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在中医院的住院病人中,中医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和18%;在住院收费比例中,西药费占总费用的37.4%,中成药和中草药仅占总费用的8.07%。

“西为中用”患者多掏了钱

中医低价“贱卖”导致病人负担加重。初听这种观点大惑不解,但听一批中医院院长的一番剖析后,深感其结论的必然。韦以宗说,价格循环法则支配人的行为,价格与需求供给之间的关系是,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则价格下落,反之亦然。这一法则在医疗市场中同样起作用。

他说:“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角色特殊。他们可以从供给者的立场去‘卖高价’。简单地说,20元钱即可治愈的感冒,可以让你花到300元。即按价格循环法则的‘价格上升’则‘供给增加’。比如针灸可以治感冒,但‘价格下落’,一次只能收4元钱,所以医生就让‘供给减少’,而按照‘价格上升,供给增加’,用进口药给你治感冒,让你消费300~500元。结果一些中医院治感冒不用针灸和中药,都用进口药了。”

中医“贱卖”导致的患者高价埋单怪现象有很多,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疼痛、脏器功能失调等是公认的,但由于只能收4元钱,“所以针灸医师为了创收,在针灸的同时,增加了不少检查项目,并加用了大量中西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一位教授说,“这样一个疗程下来,病人康复靠的主要技术是针灸,但病人为针灸付出的费用不足100元,而医生附加的检查、中药、针剂、输液则多达几千元。这就是中医低价‘贱卖’增加患者负担的结果!”

“如果仅靠针灸收入,恐怕连护士的工资也发不出!”一位针灸科主任说,“假如针灸有了合理的收费价格,针灸医师就不会附加那么多的药物,患者的负担反而会减少。”

从经济学角度讲价值有相对和绝对之分,“虽然祖宗未传下来唐、宋、元、明、清的中医收费依据,但现在有西医的收费标准,为什么不来个‘相对价值’比较参照呢?如果说医疗是以恢复人的健康为最终目的(即“绝对价值”),在同一“绝对价值”面前,为什么中医的定价不足西医的1/5~1/10?”韦以宗很不平地发问。相比之下,收费的不公平在骨伤科最为突出。按肘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收费标准,中医收费一律60元,而西医切开复位,一、二、三级医院分别是456元、547元、593元。中医在门诊复位治疗后固定两周,用两周活血化瘀药,共计不到300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