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武术运动的文化特色与魅力

浏览 6

一、前言全民健身是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锻炼标准,进行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刻,国务院于1995年6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政府颁布的重要体育法规之一,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和促进体育改革的深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沧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沧州人民崇文尚武,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沧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推动实施国家全民健身战略进程中,应注重突出沧州的地方特色,应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瑰宝,武术文化的奥妙。为建立以开展武术运动为特色的全民健身战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对武术运动从文化层次进行探索与总结,为沧州全民健身战略实施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二、武术的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在中华土地上绵亘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根植于民间。它始终受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在武术文化形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中国武术在几千年民族文化氛围中产生和发展,自然地融汇了古代哲学、兵法学、医药学、养生学、伦理学等文化思想和观念。不仅是武术理论、运动内容形式,还是技击思想,训练方法等,都蕴涵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文化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不仅在技术风格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和贵、“仁义”、忠恕之道,技术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伦理道德。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长期以来,武术的不仅有丰富的哲理,在技术传授中无不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颇有启迪。它既讲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武术传统的“择徒”和教育之中倡导的武德,诸如爱国、三、武术的内容1、武术的功法运动,包括有锻炼人体内在的精神、意识、气血以及内脏器官功能为主的“内功”。如内养功、强壮功、吐纳功、周天功等;有着重塑人体形态、锻炼手、眼、身法、步以及筋、骨、皮等外在素质和能力的“外功”;有提高肢体关节柔韧性的“柔功”;还有锤炼身体某一部位攻击力度和抗击能力的“硬功”等等。这些功法简单易行,长期坚持,获益无穷。2、武术的搏击运动,包括散打、短兵、推手等,是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攻防格斗方法来检验和印证功力水平,进行全面身体抗衡的实战运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武术的套路运动,包括有各种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新编套路等。每一套路又含有各种手型、步型、身型、手法、腿法、平衡、回环、跳跃、转折等动作内容。用以提高练习者全面的身体素质}熟练攻防技法、培养武术意识的专门练习形式。能够很好地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四、武术的多元化价值1、壮内强外的全面健身作用大凡体育锻炼,有练肌肉力量的,有练速度耐力的有练平衡跳跃的,基本是针对某种部位的弱点和需要进行锻炼,以求获得某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武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锻炼。从训练的指导思想到练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都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共练,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武术在一开始就强调,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不仅要求动作姿势、规格、技巧完美统一,更注重精神、意识、气息的修炼。通过内练,培养人体的元气、正气,改善人体内在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做到以内助外,以外促内,内外兼修,内壮外强。例如,武术的外形动作多是左右对称,上下合一。套路练习时所要求的快慢起落、轻重转折,对人体的头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的姿势、力量、耐力、速度、柔韧、跳跃、平稳、灵敏等多种素质均能得到均衡的锻炼作用,尤其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武术运动注重对人体“内”的锻炼,表观在对“精、气、神”的理解和追求。古人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精藏气,气化精,精化神。精固则气盈,气盈则神足,神足则身健,身健则可延年。因此说精气是人体的“三宝”。通过对一批经常参加武术锻炼的中小学生和一批60岁以上老人的跟踪研究表明,青少年参加武术锻炼,对其声高、体重、肺活量、臂围、臂力、反应、耐力等都产生良好的影响。60岁以上从事武术锻炼的老人,其手臂的握;力、扭力、体前屈、体侧屈的数值、肺活量、神经反应速度均大大优于一般的健康老人。北京市运动医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曾对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与一般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心血管机能、骨骼、代谢及疾病的发生率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的肺活量较大,发生老年性驼背的较少:从关节运动机能上来看,两组悬殊也很大,太极拳组的老年人做直腿向前弯腰时,85.7%的人手可触及地面,而一般老人组仅有20.7%的人能触地,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亦有显著的区别,太极拳组老人血压平均值基本正常,而一般老人组大都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症;从心脏血管的机能检查上看,也有明显区别,一般老人组大部分不能上下40厘米高的台子20次,而太极拳组却能百分之百的完成。2、武术既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术,又是有效的自卫防身术。其一拳一脚均有鲜明的攻防含义和很强的实用性。长期进行武术锻炼,一’・可以掌握攻防格斗的基本-素质,在危难之时可以防身自卫i克敌制胜,特别是在军队和公安部干警中开展武术运动,可以增强官兵的身体素质,提高战斗力,在执行任务时发挥更大的作用。3、武术历来有“武以观德”、“未曾习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的优良传统。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早在二千多年前《周易。象传》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一直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长期的武术训练,人们克服了训练中的种种困难,炼就了强健的体魄,更磨练出坚强意志,这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基础。“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崇尚道德修养,以人友善,淳厚处事,豁达大度的胸怀。4、武术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征的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武术运动不仅展示出运动员“形”的美,即手眼、身法、步、动静、刚柔、起伏转折所表现的各种身法动作姿态的美,更要体现“神”的美,印内在的精神、气韵、功力美。内外合一完整和谐。无论是攻防技击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劲力、灵活和技巧:还是套路运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舒展雄壮,刚猛飘逸,动静虚实,以及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的多样化统一,都是通过肢体的活动,使人体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地交融、展现。五、结束语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生于一体。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从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交融的程度上是任何一项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大力开展武术运动,对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具有沧州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不仅有重大的观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武术运动从锻炼人的角度讲,非常全面。它是从人的整体观出发,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至外,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修炼,而不是从局部的需要,或是象其他一些运动项目,专门锻炼上肢或下肢;专门训练左手或右手,失之偏颇,因此,练习武术,可以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锻炼者有广泛的选择余地。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是何种职业,都能在武林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力宣传、开展武术活动,发挥武术项目的优势,有利于沧州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议将“沧州武术节”更名为“沧州武术文化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