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加艾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子宫内膜移位引致痛经1例的探讨

浏览 8

手法加艾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子宫内膜移位引致痛经1例的探讨推荐到首页 □陈永权 《按摩与导引》2007年第06期1/2页12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女,42岁,2006年1月来诊。主诉:2年前,因做人流,现在每逢月经来前l天,小腹剧痛难忍,腰部两边肌肉酸痛,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全身无力,经后恢复正常。体检:用中指轻按子宫穴,患者有敏感的压痛感。腰部两侧肾俞穴深处分别触摸有硬结物,腰2、腰5关节有错动。经CT、X光检查。诊为子宫内膜移位,排除子宫肿瘤、腰椎其他病变。治疗如下  ①手法患者俯卧,医者站于一侧,双手滚于腰背两侧膀胱经10分钟。掌根揉、推脊柱两侧,各5分钟。捏脊法9遍,双拳叩击腰骶部5分钟。肘尖按揉命门、腰阳关、秩边、委中、承山各1分钟。肾俞穴重点按揉10分钟。  ②振摩法利用电压220V、功率110W,带有温热的按摩棒,振摩督脉,由大椎至腰俞,振摩足太阳膀胱经。大抒至八移10分钟。  ③整脊疗法患者仰卧。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先左旋法。医者站于右侧。令患者左脚屈曲、外展,左足底朝向右膝。右脚伸直,医者左手按住患者右肩。右手握住患者右小腿,向上托起约小于700-80°时,把右脚向左侧摆动,并向左下方按压,使腰臀旋转幅度较大时,腰椎发出“喀哒”声。表示腰椎复位成功(注“喀哒”声不要强求)。  右旋法。医者站住、手法与左旋相反。  ④艾灸法用岭南万应止痛膏轻涂穴位后,点燃药艾条,进行艾灸,艾法采用打因圈和一提一落的方法交替艾灸,每穴各艾2分钟,注意不要灼伤皮肤。取穴为:神阙、归来、子宫、冲门、曲泉、三阴交、照海。子宫穴是经外奇穴。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⑤拔罐法俯卧取穴:大椎、腰阳关、肝俞、脾俞、肾俞。每穴轻涂岭南万应止痛膏后拔罐。留罐20分钟,拔罐时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和皮肤是否起水泡,若有,按摩完毕,用广西世药业生产的“十滴水”给患者涂擦。  以上手法在经期5天后开始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穴位交替进行艾灸或拔罐,3个疗程后症状有改善。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治疗间要求患者配合,坚持进行腰部功能锻炼,睡觉时注意腰部、腹部保暖。7个疗程后。本例在临床探索是取得很好的疗效,体检复查,按压子宫穴不痛,腰部硬结物变小及软化,腰椎关节复位正常。治后继续保持腰部功能锻炼。    讨论    痛经,是指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脸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经后疼痛缓解。痛经亦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是指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疼痛,妇检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是因子宫内膜移位、急慢性盆腔炎等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  中医分型为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型。本文论述的继发性痛经之寒湿凝滞型,本病特症为经行腹痛,小腹作冷,得热则舒,经量小,伴有头昏、恶心、四肢寒冷等症。故取用拔罐法:活血理气,消瘀化滞。艾灸法:驱寒祛湿,温经散寒。  另外,痛经主要因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子宫缺血所致,多与腰、骶的错动。引致下焦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利用整脊疗法。使其错动的腰骶椎得以复位,令患者达到解挛缓痛、通经畅脉。    总结    本病例在疗效方面很理想,需时90分钟来完成每次的治疗过程。只要医者用一些时间、耐性、细致、认真,用心去对待病人,深信手法加艾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子宫内膜移位疾病中。是一个新的突破和探讨。1/2页12评论(0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