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探讨

浏览 6

经皮穴位电刺激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探讨首席医学网2005年03月15日14:30:35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全国中医排毒疗法会议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五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会全国中医难治病学术会手术中病理诊断培训班膝关节置换术高级培训全国乳腺癌规范治疗班医疗事故防范与纠纷班IOF亚洲骨质疏松班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班全国机械通气技术培训第二届河南心血管论坛医院管理高级学习班中药新药研发理论论坛

作者:吴立红王小平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经皮穴位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的加大,运动性疲劳已严重影响运动成绩和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故其恢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探索新型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笔者认为可在综合疗法方面做一些尝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的低频电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如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运用于运动性疲劳,不仅发展了无创痛疗法,拓展了其治疗范围,为消除运动性疲劳进一步开拓思路。

  1关于运动性疲劳机理的认识  运动性疲劳属中医“虚损”、“劳倦”范畴,由于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导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特别是精、气、神因劳而发越,导致脏腑亏损,元气虚弱,精血不足,乃至衰弱的多因素综合结果。早在《素问・举痛论篇》就提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金匮要略辑文》中指出,“劳则必劳其精血”。《诸病源候论》指出了虚劳证候是由气血、精髓虚竭、脾胃气弱或肾气不足、或阴不足、阳有余等原因引起。中医认为精血为体力产生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健康全赖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沛,而它的化生和运行与中医脾、肝、肾等脏器有密切关系。  现代医学对其研究从单纯的能量物质消耗或代谢产物的蓄积,朝着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研究水平已由细胞、亚细胞的结构功能深入到生物分子或量子水平。在运动应激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肽组成下丘脑-垂体-靶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等)轴与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对淋巴组织、免疫器官进行调控作用,而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干扰素、免疫活性分子,也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在1982年Edwards提出疲劳突变理论,从三维立体观出发,把疲劳的发生与能量的消耗,肌肉收缩力的下降和细胞兴奋性或活动的丧失三者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大脑、神经传导、肌膜、肌肉内能源物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改变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都证明了实变理论的科学性。

  2针刺经络穴位消除运动性疲劳  根据近10年所发表的针灸现代文献,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调理脏腑气血、标本兼治,并结合运动应激所引起的生理性变化和致疲劳时出现的病理性改变,进行辨证施治,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对运动适应能力,加速机体恢复,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剧烈运动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使内源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强,针刺穴位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增加抗疲劳能力、促进疲劳恢复等作用[1]。  朱氏[3]采用针灸小鼠游泳训练模型“足三里”穴,结果能改善训练小鼠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小鼠游泳耐力和血浆、肝脏、肌肉中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陈氏[4]以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调节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史氏[5]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神阙、足三里穴位施灸处理,结果显示可以明显降低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CK的活性、血BLA的含量,同时使S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台阶指数。朱氏[6]观察了针刺命门、足三里对肾虚小鼠多脏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小鼠心肌组织SOD和肝组织GSH-Px活性升高;肾组织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上升,脑组织中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下降。罗氏[7,8]通过观察大鼠做力竭游泳实验,发现力竭游泳后即刻和4h未MDA、GSH、NADH、游离Ca2+、THG、GSH-Px均有不同特点,不同程度的变化;电针肾俞组、及电针肾俞、足三里、关元组的大鼠游泳耐力时间明显长于未电针组。

  3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属低频电疗法中的一种,通过锥形金属电极将特定的电脉冲波透过皮肤刺激皮下相应的穴位,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其通过兴奋A类纤维、释放神经肽,起到镇痛效果外,电极可产生热量使所刺激的穴位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皮肤电阻降低,电流量增大。穴位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故临床上可选择适当的波型、频率、强度及脉冲宽度的电脉冲波替代电针刺激穴位,作用于相应的脏腑经络,同时,还可产生电疗的多方面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无创伤、易操作、便于携带、经济等特点。在中医传统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的指导下,本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辨证取穴,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筛选出疗效好的穴位、电疗参数(强度、脉冲频率、脉冲宽度)、治疗时间等,以便治疗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翼,李章化.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9(5):499-501.  2张世明,叶锐彬,虞亚明,等.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1):47-51.  3朱梅菊,高顺生,李红,等.针灸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6-18.  4陈雄华,刘又香,王华,等.针灸“足三里”、“关元”穴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针灸,2000,20(9):555-557.

  5史曙生.穴位灸法对运动时机体血清CK、BLA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103-107.  6朱兆洪,丁柱,汤希孟,等.单穴与多穴针刺肾虚动物多脏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58-59.  7罗磊,许晓瑾.由针对力竭游泳大鼠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6):366-368.  8罗磊,代卫萍.运动训练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关系和针灸调节作用.上海针灸杂志,2000,19(2):3-4.  (编辑林嘉)

  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