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提前批次不是“零风险” 动机勿太功利

浏览 8

高考录取中的提前批次在各个批次里显得有点另类:报考提前批院校,考生往往要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体能测试,有些还要接受严格的政治审查,一些学校还要进行专业加试,所有这些都给提前批院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果在提前批次里填报了志愿但没有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后面“一本”、“二本”的录取,再加上该批次录取分数较高,又有着一些严格的附加条件,所以不少考生抱着“不报白不报、报了也白报”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特殊批次。但是,提前批次可不是“零风险”的买卖,如果没有慎重考虑,一旦“一锤定音”,日后可能会后悔。

想“捡漏”却捡来了失望

韩洁从小就有个外交官之梦,她的偶像就是“外交女杰”——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章启月。高考之后她估计自己的分数在600分上下,于是她准备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

就在填报志愿前几天,妈妈跟她商量: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一下提前批次的院校,在浏览了一下该批次后,韩洁本着“不报白不报”的想法在志愿表上填上了北京外交学院。韩洁真的没有“白报”,她被录取了。

开学报到那天,韩洁一下子被眼前的校园“镇住”了:校园竟然这样小,完全可以“一眼望穿”,与她想象中的“外交官的摇篮”相去甚远。

校园“小”还不是对韩洁打击的,刚走进学校不久,韩洁就看见了学校壁报栏上的一张布告,内容是学校号召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看来,毕业后进入外交部似乎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儿了。”韩洁说。

韩洁后来了解到,外交学院的学生一毕业就全部进入外交部早已成了遥远的记忆,现在要想进入外交部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接受非常严格的筛查,最终能从外交学院直接进入外交部的人数寥寥无几。

韩洁觉得,如果高考报志愿时不是冲动地只考虑“外交官的摇篮”这么一个因素,如果在填报志愿时能对学校进行深入的了解,如果不是对提前批次抱着“不报白不报”的“捡漏”心态,那么,她的大学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

报考动机太功利结果事与愿违

有的考生和家长觉得“提前批次”的院校身份特殊,这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肯定好找工作,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填报“提前批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小陆来自南方一个小城市,3年前他是以该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当问到他为什么要报考这所学校时,小陆的回答显得有些天真:“听说这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到团中央工作。”

小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他对文学写作十分偏爱,以他的成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的中文系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功利的想法,让小陆报考了这所大学,所报专业是社会工作专业。

3年过去了,小陆早已没有了初来乍到的兴奋,同时,由于所学专业不是兴趣所在,从大二开始,小陆也加入到了旷课的行列中。

更让他感到难受的是,这所学校跟其他高校一样,在就业时也要“自主选择,学校推荐”,并不是直接进入团中央。和其他高校的学生一样,小陆也早早就开始为工作发愁了。

只为满足好奇心却以退学告终

王若坚,这是一个很硬朗的名字,但是名字的主人却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子。

王若坚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父母都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5年前,若坚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试——高考,同学都在议论报考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她却总是心不在焉。其实她心里有数,因为从小就很羡慕父母穿上军装的样子,所以,她想报考军校,也穿上军装。但是父母觉得若坚从小就没吃过苦,军校的生活她不一定能适应得了,所以并没把若坚的请求放在心上。

高考一天天临近了,王若坚给了父母最后通牒,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上军校。

没办法,父母只好让王若坚去了地处南京的一所军事院校。

军校的生活是艰苦的,在家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的若坚,完全不能适应这种艰苦。开学只有一个月,王若坚就从南京到北京折腾了三次。后来,她干脆泡上了病号。

一个学期后,几乎没上过几天课的王若坚退学了。退学不久,王若坚便到澳大利亚自费留学了。

“我当时觉得军校好玩儿、神秘,也没考虑军校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已经回国的王若坚对自己当年的行为也有些不理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方老师说,“提前批次”的院校确实有着比较特殊的地方,它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急需和特殊人才的任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把“提前批次”当做“练兵”或者“捡漏”,要认真研究该批次中的每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特点,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填报,否则既耽误了个人的前程也会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

“不能让提前批次成为一次提前冒险。”方老师说。(记者 樊未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