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栟茶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于树华
古代诗文阅读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4分)
11. 名句名篇填空(8分)
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⑵ 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⑶ 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⑸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⑹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⑺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左传》)
⑻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现代文阅读(38分)
㈠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作者)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6.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B.中国咏花诗词反映人生,但它是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直接表现的。
C.表现主观感情的创作是欣赏自然的活动,不过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D.“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属于“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17.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舍其形而摹其神的《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8.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特点,并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
19.下面两句写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的哪一种创作层次,请简要分析。
(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杨显志《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
(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解答20-23题。
由《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以及几种巴尔扎克小说的中译本,我们在进大学不久便记住了北京大学高名凯教授的大名,他在1965年年初的英年早逝,特别加深了我们对他的印象。正是高先生谢世那年的秋天,我们有《古代汉语》课,系里通知授课教师是张世禄,据传还是高名凯的老师呢。张先生是声名显赫的音韵学家,他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古韵学》和《音韵学》著述名重一时,说来惭愧,当时我们谁都懵然无知,但是藉重“高名凯的老师”,我们这帮那个时代的“追星族”预先给了张先生一份不算轻的尊敬。
中等身材,一袭藏青旧西服,自然没有领带领结,此外,一张瓦爿样稍稍内凹的脸庞,颜面是青黑还是黄黑难以分辨,不太高耸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差不多随时可以滑落下来的深度眼镜。我们有些失望,多少有了些相仿鲁迅先生最初见到藤野先生时的感受。他把讲义放在讲台上,仿佛也是“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张世禄的”。说的当然不是藤野先生的日本话,一口字正腔圆的浙江官话。
几个星期下来,我们不止惊异于张先生学识的渊博,更被他废弃满堂灌讲究基本概念的分明而叹服得目瞪口呆。每次他讲得那样少,可又结结实实,夹缠不清与他无缘,同多数大学教授的矜才炫学相去更远,全是些基本之基本,可供我们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他还拎着一只敞口人造革袋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住处,算来是当时难得到学生宿舍辅导的教授。他也许识不得我们班上的所有人,然而我们班上几乎人人得到过他细微而精警的教诲。我们班大半是工农子弟,就当时的风气,他固然不敢怠慢,但在学问上好像从来没有迁就过,从来不敢姑息。虽说他会不时为我们的浅陋叹息皱眉,但最终不会使我们任何同学难堪得交不了差。
好像就在那个学期,陈望道校长邀请叶籁士和倪海曙来复旦讲学。叶倪两位都有不低的学术职务,荣誉在我们当时的趣味上是远胜于张世禄先生的,望老德高望重,简单的开场白过后,就端坐在讲台左侧的皮沙发上,叶倪都是极有风度的人物,很是令人肃然起敬。叶籁士是主讲,一开口便是“陈望老和福崇先生”。哪来的“福崇先生”听讲者在场内四处搜寻,终于发现张世禄先生在末排座位上躬身而起,一脸的谦恭。随后是倪海曙回答问题,他在“尊敬的望老”之后,“我的老师张世禄教授”竟然说了两遍。我再次回过头去,张世禄先生再一次从座位上躬身起来,依然一脸谦恭。我记得,我特别清晰地记得,那一刻,在将讲台上的陈望道校长的望之俨然、叶倪两位的飞扬神采同忝列末座的张先生的一脸谦恭相较之后,我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算是第一度酸楚地体味到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我同时也真切领略了学界优秀传统又是怎么回事,除岸然的道德原则和学术良心之外,我实在为我们的张先生骄傲。
20. 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张世禄先生,先从高名凯先生写起,那是一种导入,也是一种正面衬托。
B.作者写陈望道、叶籁士和倪海曙,是为了跟“忝列末座的张先生”形成对比:用学术地位的高低差异的对比来反映那个时代对张先生的不公平,用叶倪两位对张先生尊敬来显示张先生学问的高深。
C.文中写了张世禄先生两处“不敢怠慢”。第一处“不敢怠慢”是就学生的身份而言的,第二处“不敢怠慢”是就他的知识分子良心而言的。
D.作者见到张世禄先生之后多少有些失望,是因为张世禄先生同多数大学教授的矜才炫学相去很远。
21. 作者写见到张世禄先生之时心中“多少有些失望”,下列分析原因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世禄先生不讲究衣着,仪表非常普通。
B.张世禄先生讲课比不上高名凯教授。
C.张世禄先生学问不太渊博。
D.张世禄先生为人比较低调。
22.在文章的第2、3段,作者写了对张世禄先生哪几方面的印象?(6分)
23.第4段划线句中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算是第一度酸楚地体味到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我同时也真切领略了学界优秀传统又是怎么回事”。请你说说他体味到的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学界的优秀传统又是怎么一回事?(6分)
四、作文(70分)
24.美丽是一种客观存在,美丽是一种心理体验。它很宽泛,又很狭窄。在美丽面前,我们欣悦,我们沉思,我们回溯,我们眺望。在美丽面前,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抒不完的情感,绘不完的景致。
请以“在美丽面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科加试题(精选)
一、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句断句,并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1.给下面句子用斜线(/)断句(6分)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
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孟子》是儒家经典,和另外三部经典合称为“四书”,请写出其它的三篇。(2分)
2.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请写出两点。
二、名篇阅读
5.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5分)
6.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举一例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0.(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11.⑴ 山岛竦峙;⑵ 佳木秀而繁阴;⑶ 而御六气之辩;⑷ 剑阁峥嵘而崔嵬;⑸ 君子生非异也;⑹ 只是当时已惘然;⑺ 有备无患;⑻ 苟利国家生死以
16、D 17、A 18、(1)物境(形似)/ 传神(神似)(2)直接感知形象/通过联想来意会(需要沉潜涵咏,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
19.(1)句属“物境”,直接描写菊花的色彩、形状,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菊花的形象;(2)句属神似,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海棠不惜胭脂妆容,独立雨中,读者可以想象海棠在雨中卓然独立,婀娜多姿的形态。
20、D 21.A 22、(1)最初的印象:衣着、脸型、脸色、口音等;(2)后来的印象:教学方法的独特,工作的敬业,对学生的关心,等等。
23.作者体味到学术地位的不同,显示了人所受到的尊崇的差异,即使人实际上很有学问,也只得以谦恭的姿态对待比自己学术地位高的人。学界的优秀传统是:即使你学术地位很高,但也应当非常尊敬那些学术地位虽低而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尤其应当尊敬自己的老师。
加试题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论语》《大学》《中庸》
3.站得高,看得远。要积极进取,不要轻言放弃。
【参考译文】
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就不可能通达。
5.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6.老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冷酷而不讲亲情的守财奴。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