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距离国际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时下流行形形色色的排行榜,一向不太注意。近日却受到两张排行榜的强烈冲击。一张是奥运金牌排行榜,中国奥运军团捷报频传,位列榜首,货真价实,纯金!
另一张排行榜,可能注意的人不多,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五百强”排行榜, 中国内地共有18所高校进入500强榜单,但无一跻身百强即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排名均在200名之后。榜单上的前20名,美国大学占了17所。这个排名榜是否权威,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它所依据的是实实在在的严格数据:反映教育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占10%);体现教师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占20%);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的教师数(占29%);体现科研成果的《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占20%);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占20%);由上述五项得分之和除以全职教师数得出的师均学术表现。这样过硬的数据,你不服气也难。
第一张排行榜使我们自豪,在世界体坛,我们还有不少弱项,还不能妄称老大,但毕竟也能跟体育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奖牌代表的不是运动员个人,它是我们国家形象、精神面貌的生动集中展示,是软实力。第二张排行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教育直接反映着国家文化和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更忽视不得的排行榜。这张榜单反映出的差距如果不能使我们汗颜至少该让我们多几分清醒:大楼出不了大师,我们负债造大楼的冲天干劲是不是冲错了地方?我们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是不是规模愈大就愈是国际一流?
大学与竞技体育这两个领域近百年的起点是不同的。1908年,八国联军焚掠后,中国人看奥运不啻从地上看天上的星河,一个遥不可及的梦。1932年终于有一个刘长春只身参赛,一无所获。大学呢,当时已有京师大学堂,赫赫有名,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已经拥有一批大师级人物,远不可与一无所有的竞技体育同日而语。中国竞技体育明显地缩短了与体育大国的距离;大学呢,谁说得清跟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是缩短了还是拉长了?这两个领域出现如此大的不同,是何缘故?真的费思量。
不能拿大学和竞技体育简单类比,两者特点不同,课题不同,运行规律不同,用训练金牌运动员方法培养科学、文化尖子是行不通的,早年中国科大的少年班就是一个先例。但是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和攀登体育高峰,同为攀登,总有共通的精神在起作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实现目标,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沉下心来,排除干扰,拒绝诱惑,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不折不挠,奋斗拼搏。训练中的师带徒、出高徒尤为令人感佩。发现一个苗子一个尖子,就全力扑上,奉陪到底,像某些大学一个博导带十几个、几十个研究生的现象,在这里是难以想象的。那些静不下心来做学问、热衷于炒作的学子更无法与之相比。大学里发生的著述抄袭、弄虚作假,是不是也像对待运动员吃禁药那样,一旦发现,让你走人?如此等等,在浮躁之风弥漫的当下,竞技体育全力以赴、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拼搏,赶超目标的明确,执行规则的严厉、一丝不苟(男足可能是个例外),绝不是仅仅只对发展体育运动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