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范跑跑、蛋炒饭全成了自主招生面试题

浏览 6

三鹿、范跑跑、蛋炒饭全成了面试题

复旦自主选拔面试多考社会热点,背“面经”只会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 金婕

早报讯 知不知道三鹿奶粉事件?一月份的CPI比以前高还是低?你能想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吗?……昨天,复旦大学首度在浙江实施的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开始,学校在杭州对200名通过测试的浙江学子进行了面试,并提供100个预录取名额,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了复旦大学的魅力。这100名学生在参加2009年浙江省高考后,将不再填报高考志愿,直接被复旦大学正式录取。

录取比例15∶1

参加面试的200位考生,是从1499名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的浙江考生中选拔出来的,成绩都在678分以上(满分800分)。其中,杭州考生38人。考生按抽签结果先后进入5个不同的房间,接受5位专家一对一面试,每位专家大约15分钟。

“很多题目都是针对考生提供的个人材料提的,感觉就像是在聊天,然后聊天中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比如有个考官问我知不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奶粉里加了什么、为什么要加?国家能做什么?”走出考场,杭二中高三1 1班的周嘉言用“平易近人”来形容这次面试,但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人文社科类考官的题目:以一个字或一个词为题,做一篇2分钟的口头作文。

“虽然只有2分钟,但足以看出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出题的考官说,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中,他可以看出三点:考生对该主题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否有恰当合理的逻辑组合、有无独立思想,“考生可以不知道某个问题或知识点,但他必须知道如何用已有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上海学生相比知识面还不够

“我们感觉学生的阅读量还不够,复旦的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就是学生在关注哪些东西,但我们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课本以外的比较少。”一位面试考官坦言,虽然在“复旦水平测试”中,浙江考生的整体水平非常不错,但与上海学生相比,知识面还不够平衡,社会、国际眼光也相对弱一些。

“你熟悉中国历史的哪个人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他问这个问题,是想知道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感情,但能够回答好的学生不多,“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非常干枯,有个女生说她喜欢李清照的智慧和在男性面前的自豪感,一个男生说喜欢苏东坡的洒脱,但这都是个人的情感,我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亲切感。”

“有些学生被问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时,他会回答不知道,但我们更愿意听到他真实的想法。比如问到金融危机时,我们不是想考他了解多少金融危机的知识,而是看他关心不关心社会。”一位考官表示,他在面试时很“感冒”有学生回答“这些在中学没讲过”,“我们想看的,是你在分析过程中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不能因为没学过,就不往下做了、就放弃了,这就没有体现学习能力。”

“应试面经”适得其反

考题多了,“面经”也就来了。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告诉记者,社会上有不少“面试培训班”,但此类“面经”并不管用,“面试的考官涵盖了复旦现有的所有学科,他们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和个性,所以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不同考官的考查重点也不一样。”

在昨天的面试现场,记者也留意到,不少学生仍在翻看准备好的材料。一位考官坦言,这种准备对学生来说反而是失分,因为他们完全听得出来,“这样的准备往往是根据以往的考题来的,不会很细、很深入,有的考生背着背着就戛然而止,因为他背完了。”

“事先背题目作用不大,像有学生专业填报的是‘经济’,我会问他什么是CPI?一月份的CPI比以前高还是低?还有CPI指数和美联储汇率的关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陆昉说,有个学生的回答让他印象很深,“他说他不清楚数据统计里的同比和环比,问我知不知道,能不能告诉他。这体现了他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有动力,这也正是目前很多学生缺乏的。”

面试结束还要测心理

经过5位专家的轮流“轰炸”后,面试仍没有结束:首批参加面试的50名学生拿到了一份心理问卷,这又让考生们一阵紧张。

“这些心理问卷都是不记名的,与录取结果无关。”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老师的一番话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记者留意了一下,问卷上的问题大多与学生最近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相关,比如:你最近是否感觉到睡眠不够?你最近是否感觉比以前更容易生气?……

“每年的复旦新生都会填写心理状况问卷,现在把心理测试环节提前到自主选拔面试中来,是想看看临近高考时,浙江高三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心理状况。”郑主任表示,这份首批参加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将成为他们今后调整招生政策的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