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4月抽样检测3

浏览 7

五、阅读《消费=享受?》,完成1 8—2 1题。(18分)
消费=享受?
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饭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
以为消费的数量会和享受的质量成正比,实在是一种糊涂看法。塞涅卡说得好:“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另一方面呢,正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花钱买来的东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钱买的享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可是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哪里还想得起它们?“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在人人忙于赚钱和花钱的今天,这样的闲人更是到哪里去寻?
那么,难道不存在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了吗?不错,人有一个肉体,这个肉体也是很喜欢享受,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质手段的。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有被其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快乐并非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从否定苦行主义入手引出自己对于“享受”的态度,并借蒙田对“享受”的推重
来彰显自己的认识。
B.是否应该有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饭店等奢华消费,只是经济学家们探讨的问题,与人生哲学无关。
C.某种阅读或旅*为,可能被归入消费,也有可能被归入享受,归类的依据就是看阅读者或旅游者是不是花了钱。
D.“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其实只是一种心理满足,还不能达到精神享受的层次,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享受。
E.作者将“享受”放在包含有“灵魂的愉悦和升华”因素的范畴中加以认识,与对“消费”的分析对照行文,针砭世事,引人思考。
19.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把消费当作享受”是“我们时代的迷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塞涅卡的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作者在行文中借用塞涅卡的话,有什么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幸福感”、“快感”以及“优越感”所分别对应的生活内容与作者要“真正享受人生”的认识之间有何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 2分,每小题4分)
22.将下面的备选文句分别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使文段语意清晰连贯。(4分)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
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⑨射得人眼睛发痛 ④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个地方
23.依据下面语句,在其下的横线上仿写两句,要求三句话语意互相关联。(4分)
种子如果害怕遭遇泥土埋没,就可能永远难以体味嫩芽破土而出时的那一种惊心动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补出一句话。(不超过l5字)(4分)
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而对翻译实践真正产生深刻影响的理论,莫过于系统功能翻译观。这种理论认为:由于意义表达受制于语言文化背景,寻求翻译的对等实际就是寻求两种语言所在语境的对等,即寻求原文和译文在相同语境中功能的对等。因此,译文要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译文在有差异的语言文字组合中起到在原文所起到的一样的作用。例如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将一个民族的习惯用语进行直译,同时对其加以阐释。像《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的“Paper tiger(纸老虎)”,我国现在流行的“卡拉OK”、“e-mail(电子邮件)”以及日本将外来语用片假名进行音译,大抵都是这种翻译观下的翻译实践。从此看来,系统功能翻译观在指导翻译实践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幢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