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何川洋是巫山县历破天荒的第一个重庆高考(论坛)“状元”,巫山县政府本来准备给予其重奖,但目前何川洋陷入“民族成分造假风波”,让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现在奖也不是,不奖也不是。”巫山县一位人士说。卢玲琼称,香港大学28日下午打来了电话,邀请何川洋前往该校读书,称将不受内地录取之限制。而卢心情很乱,表示暂未考虑。不过,她对记者称,如实在没法去北大,去港大不失为一个办法。(《成都商报》6月30日)
现在看来,重庆高考“状元”何川洋父母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事情,虽然父母受到了行政处分,网上还是传来了不依不饶的讨伐声。这个时候传来香港大学邀请何川洋前往该校读书的消息,让人不禁疑惑,港大怎么在此时急吼吼地浑水?
这几年,香港的大学纷纷来内地招收高考状元,其在录取标准上也不拘一格。只是,再不拘一格也应有底线。港大的录取底线在哪儿?
基于香港和内地截然不同的大学就读资格获取模式,民族身份造假对港人来说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难以在港人心目中形成基本的价值认知。但是对于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人为制造不公平竞争的丑陋行径,内地和香港在这个问题上的斥责态度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考生民族身份造假,就是想钻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的政策空隙,对少数民族考生与汉族考生构成了双重侵权。何川洋早在读初三的2006年,就被父母篡改了民族身份,以何父招生办主任的身份,这种“深谋远虑”只能理解为作弊手段之高深、牟取私利之隐蔽。如此性质恶劣事情发生在香港,难道就可以一笑而过?
据何川洋母亲卢玲琼对记者称,香港大学是在28日下午打来电话表明录取之意的。这个时间点很耐人寻味——6月27日《新京报》报道了重庆高考“状元”民族成分造假的新闻,第二天港大就打来电话表明录取之意,这是不是一种表态呢?在事态还未尘埃落定之时,冒冒失失地表态,港大再求贤若渴,也不至于到了这种地步吧?因此,对港大拟录取重庆高考“状元”的说法应该存疑。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谈何川洋的父母,父母的错关何川洋何事,很多人都持与卢玲琼一样的态度:“这事错在父母,不要株连孩子。”这不由让人想到了打击高考移民中波及的众多考生,他们又有何罪?整个事情都是父母安排,自己不过是听从父母之命行事而已。为什么要打击他们?因为只有让子女在父母的不法行为中受到影响,才能惊醒父母放纵的父爱母爱,才能遏阻后来者效仿。何川洋本来可以更好地享受高考“状元”带来的无限荣光,但是父母的错误安排害了他,他本来可以主动改正这个错误,但是他也没有。所以,他只能跟父母一起承受这份舆论的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