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应从现在开始绸缪 高校热门专业不靠谱

浏览 8

不要在分数揭晓的三五天决定专业

  寒假对于高三生来讲,是打个盹就开战的攻尖阶段。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杭州萧山中学、萧山第三高级中学还组织学生,听了一场讲座——《理性填报高考志愿》。主讲人是《理性填报高考志愿——高等院校专业参考》一书的主编,前平湖高考文科状元、浙江大学杭州校友会副秘书长顾东东。

  现在就开始讲解高考志愿的填报?很多学生、家长都感觉早了点。顾东东很感叹:“这和中国考生的整体状态有关系。考试前,大家只知道埋头攻考题,两耳不闻界外事;考完了,才忙不迭地想专业的事。”

  中国的考生,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怪不得一到高考季,《1小时搞定高考志愿》之类的书籍就俏得不得了。顾东东认为,这是很大的误区,专业选择的考虑时间,甚至应该提前到高中分文理的时候。在寒假,抽点时间了解各个专业所学的内容,对个人整体规划不无裨益。

  文科生:学校重于专业

  理科生:专业重于学校

  文科学生学的专业里,有很多是“万能胶”。比如中文专业,貌似毕业生做什么工作都能搭上边。但要真的“黏住”好工作,并不容易——因为你会做的,理科生也会。但遇到技术性强的工作,文科生就不能做了。所以文科生在“专业与学校”之间的选择上,可以更偏重学校。在同等条件下,的牌子,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突围。

  而学理科的同学,则应该更注重强势专业的选择。理工科的学科,专业壁垒相对高很多:有的专业知识,你会,别人轻易学不会,你的这个优势领域,别人就攻不进来。换言之,跟你抢饭碗的人就少。

  填志愿前

  务必搞清到底学些啥

  专业的名称,有时候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出专业学习的实质,甚至可能会和专业名称南辕北辙。但是学校在其专业介绍中,并没有具体说明,这会造成很多考生“吃药”,并在随后的四年不甚煎熬——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

  顾东东举了个例子,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学生,高中时,在理科班学习的他,化学学得很不错,但物理和数学比较弱。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化学工程。

  事实上,化学工程专业是建立在物理和数学基础上的。这类“物理、数学不咋地,高中化学还可以”的学生,在化学工程专业是很难生存的。因为中学的化学科目更偏文,相对数学、物理来说,记忆的成分较多。

  热门专业不靠谱

  服从爱好最重要

  千万不要为了有面子,去冲击“热门”——无论是学文、学理,还是选择专业,都是这样。

  所谓的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且不说,它背后的真实情况可能参差不齐,它将来的状况可能急转直下;而且,数字对个人而言,其实毫无意义。“比如,专业A就业率97%,专业B则是67%,但专业A要学数学,专业B却不用数学,两者完全不同方向,两者比较的价值在哪里?你找到工作了,你就是100%。”在顾东东看来,“就业热门”的专业,就跟“君宠”一样,最不靠谱。

  顾东东的一个校友,2000年高中毕业。在这所重点高中里,他的文科学得非常棒。但是因为普遍的轻视文科态度,他放弃了自己的优势,选择读理。结果他高考物理不及格,但还是考了全校第一,可见他的文科强到了什么地步。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再次服从了“热门”,听了家里的意见,报考了IT专业。如今,这个曾经的高才生,已经退学——他根本不喜欢计算机专业,学不进去。

  再比如,中国越来越世界化,小语种报考就大热起来,不少学生蜂拥去学小语种。“但女生别去学阿拉伯语。”顾东东说这是因为“女人在阿拉伯国家是不工作的。”所以,阿拉伯语系的女生不太可能去阿拉伯国家谋差。那么去外交部呢?也不太现实。为了尊重对方国家的习俗,外交部鲜有派女外交官到阿拉伯国家工作的。所以,阿拉伯系的女生也许只能学学何炅,要不留大学教书,书还教不上呢?只好去做节目主持人啦。

  借用胡适先生1958年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说《大学的生活——学生选择科系的标准》里讲到的,选择专业,就问自己这几问: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胡适照着这个标准选择专业,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哈佛、耶鲁等全球顶尖大学给他颁发的近40个荣誉博士学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