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中,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种压力也将从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是一个大家经常忽视的话题,为唤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开珍诊所”专栏,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心理案例,请心理专家进行深入剖析,并对症下药给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拥有乐观健康的心理。同时,如果您有什么心理问题难以向人倾诉,也可以加入QQ群60064449进行交流,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开珍。
“26、25、24、23、22……”随着高考倒计时天数一天一天地减少,高三学子们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然而高考不仅是一场高三学子们的博弈,对家长和老师更是一场心理考验。高考只有20几天了,学生、家长、老师们都有些啥心事呢?记者采访了一些个例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
压力太大 尖子生不想高考
时间:2009年5月15日
地点:中心城区某医院心理咨询室
人物:市内某校高三学生敏敏(化名)
“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本该坐在教室上课的敏敏这时却坐在了医院心理咨询室里。
从小到大,敏敏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这个“第一心理”也在他心中存在了12年。“但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我都没考好,是不是我不适合考大学啊?”18岁的敏敏有些腼腆,简单地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心理医生发现,敏敏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平时除了学习并没有其它兴趣爱好。
专家会诊:
多种途径缓解压力
心理咨询师谢磊解释道:“几次的挫折并不代表永久的失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考生来说很重要。临近高考,特别要学会自我鼓励,增加自己的信心;同时,还有20几天就考试了,平时要尽量放松自己,以达到一种身心轻松的状态。”谢磊表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放松的方法,如运动、洗澡、大哭一场、大声吼几句等,也可以花短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打游戏、逛街等,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孩子叛逆 家长急得团团转
时间:2009年5月16日
地点:中心城区某医院心理咨询室
人物:中心城区某高三学生家长冯女士
“我都成年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清楚,不要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唠叨!”面对女儿的抱怨,冯女士却是有苦说不出。
20年前,冯女士随着丈夫从东北老家来到乐山,为了给女儿良好的教育,她辞掉了工作,当起了女儿的“全职保姆”。女儿也没有让冯女士失望,成绩一直都不错。然而,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女儿渐渐不再听她的话,放学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成绩也开始一天天下降,而当冯女士劝说女儿要抓紧时间学习,却得到了“好烦哦!”的答复。高考临近,女儿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还经常逃课不学习,着急的她只好前往中心城区某医院的心理咨询室诉苦。
专家会诊:
恢复“常态”生活
心理咨询师谢磊建议,临近高考,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宽松度,这比反复叮嘱、唠叨更为重要。同时,也要让家庭生活恢复“常态”,因为高考生正处于18岁左右的年龄,理性思维已经很强,对事情的把握能力也很强,家长过多的干预往往会起到反作用。
高三班主任 多重压力难承受
时间:2009年5月17日
地点:中心城区某学校
事件:高三班主任难以承受社会多方压力
“不可否认,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前途’与学生的分数是紧密挂钩的,而作为高三的班主任,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期待下,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无形压力让我们也有点喘不过气来了。”市内某学校高三班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已经3岁了,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只好将女儿长期寄宿在母亲家里,只有周末才能见上一面。班主任这一职务,像一块“烫手山芋”,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专家会诊:
育人先育己
“首先,高三老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情感,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一切困难。其次,要树立自信心,把“一定要怎样”改为“尽力去怎样”,让自己的神经不要一直紧张。同时,要找到疏导压力的方式,比如加强和同事的交流、与学生多说说心里话,把焦虑倾诉出来,得到他人的理解。”从事教育心理学工作的廖老师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