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公平难以得到保障 对新高考公众有三“忧”2

浏览 5

担忧二:学业水平测试成为新难题

对于在高考中增加学业水平测试,很多家长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可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也有许多老师和家长担心,这会进一步加重学生负担。他们表示,在现在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只需要对付高考这一关,如果加入学业水平测试,搞来搞去又搞成了小高考,那学生的压力只会更重。宁夏高三学生家长陈艳宁说,现在孩子还能先相对轻松一年或者一年半,然后开始冲刺。如果以后每次考试都这么重要,那孩子的压力就更大更苦了。

学业水平测试究竟怎么搞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地方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引人注目的问题。

今年是安徽省新课程高考第一年。据安徽省考试院院长郑大明介绍,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如果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或综合素质评价出现D的等次,将不能报考二本。

据了解,安徽省规定,学业水平测试按所有考生成绩分布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排名前25%的考生为A,前25%~60%的考生为B,前60%~95%的考生为C,剩下的为D。成绩为D等的学生可参加补考,补考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公民道德素养”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其他五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均分为A、B、C、D四个等级。

淮南二中校长解玉嘉说,推行素质教育,突破惟分是举,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目前这种下指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受比例限制,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可能达不到A等,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可能被划入D等,一些差距不大的学生因受指标限制被评为不同等次,这很可能引起家长对学校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另外,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如果学生曾经受到纪律处分,就被评为D。这种“一票否决”的评判机制,可能导致那些在学校受过处分的学生自暴自弃,失去改过机会。

担忧三:公平难以得到保障

对于新课改高考引入综合素质评价,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心这种不可量化的考核会带来“人为操作空间”,引发“高中教育腐败”。

“中考体育成绩算入总录取分数后,体育成绩作假就不罕见了。有时候体育考试,明明看见两个同学一起跑,A比B跑得快,但最终的体育分数却是A比B低。”银川二中副校长、高三年级政治老师田敏说。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老师王俊昌说:“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实际上在高考录取中并没有发挥太多作用,假如随着改革的深入,综合素质评价真‘硬’起来,我担心引发的必然结果就是测评表水分太多。首先每个学校会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的评价写得很好,其次家长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被写得更好。这种模式有太多的人为操作空间。”

安徽一些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性也表示担忧。他们告诉记者,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各种竞赛获奖证书,都作为学生评为A的实证材料。一些具有一定权力和关系的家长,就会采取种种手段让孩子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从而滋生不正之风。

女儿明年参加高考的辽宁学生家长刘玉说,作为学生家长,对今年高考改革方案中新增加的“综合素质评价”最为关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高中三年获得的各学科学分详细情况以及基本素养情况。基本素养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六项又有不同的评价方式。仔细想一想,基本素养评价的六项内容,没有哪一项能够确立客观标准,都是建立在人为评价之上。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很有可能失真或者掺杂其他因素。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在这个方面公开透明,让家长放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