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为选拔考试,不能不具备足够的难度。要求高考降低难度,并不是说要把试卷出成大多数考生都能解答每一道题的水平。关键是要努力避免试题的程式化,避免形成“考试路子”,这样就能造成对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考生不利的态势,从而在相对较低的考试难度上拉开考生间的距离。
上海2009年的高考刚刚落幕,以数学试卷首当其冲,考生和教师都觉得试题有点难。今年的高考究竟是不是偏难,虽然有关方面作了解释,但是我想,对此作一番分析还是必要的。
高考偏难并非今年的新闻。对于高考试题之难要具体分析,要是某部分知识有实用上的重要性,而其概念又确实很难,这种难度是没有办法降低的。但是问题在于还存在另外一类难题,就其知识的实用意义而言虽无重要性,但是因为可以从中衍生出无穷无尽的试题来,于是就成为历年来沿用的考点。这类考点,恰如一种乏味的游戏。我们的学生正是被要求娴熟于许多这样的游戏,这些游戏不是以其在实用上的重要性,而是以其作为在高考中拉开考分的手段,彰显其重要性。
高考是不是需要降低难度,要看试卷作为对中学课程基础知识的考核,其难度是否已经到位?如果已经到位,那就没有理由在这个难度水准上继续加码。当然有人会嫌这样的难度标准太低,因为似乎还应该通过这张试卷来检出考生中的杰出人才。但是高考的目标只是录取,即使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学,也并不是说必须堪称杰出的中学生才能获得录取。事实上即使经历了如此严峻的高考,在入学的大学生中,中学课程基础扎实的仍然并不多。可见中学生要做到基础扎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基础知识不扎实才是真正阻碍学生大学学习的因素。而且如果高考太难,也可能使中学教师不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近年来,对于如何通过高考来检验考生的创新能力,作过很多试探。现在已经开辟了自主招生通道,还应该开辟若干其他渠道以利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所以,“通过高考来检验创新能力”的问题,如果还想继续试探的话,至少采用进一步提高考试难度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高考难度降低了,会不会造成太多的高分,以及太多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以至于一些对考生要求较高的高校会发生录取工作的困难呢?我想,需要我们认真开展研究的,正是这一点。这个疑虑一旦排除了,降低高考难度这件事就可以放手推行了。
我国高校的招生考试,在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最难的之一。担心高考难度降低了,就会有太多考生的总分在高分段密集,这种疑虑,我以为多半还是出于想当然。建议考试院把近年考生的考分作一个统计(总分相同的有多少人,分布在哪个分数段),然后把考卷中最难的几道题剔去,再作一统计,看究竟总分相同的考生多了多少(是增加了几十倍,还是几倍,或百分之几),是不是就会造成录取的困难。
如果确实会造成太多的总分相同的情况,那么措施之一,就是实行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以其成绩设置为高校招生的第一道门槛。这种设置无疑会为降低高考难度创设条件。措施之二,建议把现行的按总分来划定分数线的办法,改为以各门单科考试成绩来划定分数线,如此就不会再出现很多考生考分相同的情况。
以上第一项措施已经势在必行。也可能学业水平考试设立之后,已经足以拉开考生的考分差距,那就不需要再实施单科分数线的办法。以上两项措施,都是把目前的单一数据(高考总分)判定的办法,变成了多个数据(两类考试,或多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判定的办法,数据的增加无疑能减少考生考分相同的情况。
总之,降低高考难度的办法可能还不止一种,关键是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如果我们想到在超重学习压力下的在校生多达几千万,如果我们认定了青少年每天九小时睡眠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那么教育部门应该感到寝食不安,我们也断然不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考作为选拔考试,不能不具备足够的难度。要求高考降低难度,并不是说要把试卷出成大多数考生都能解答每一道题的水平。关键是要努力避免试题的程式化,避免形成“考试路子”,这样就能造成对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考生不利的态势,从而在相对较低的考试难度上拉开考生间的距离。
避免程式化的最简单办法之一是高考命题教师要每年轮换,留少数而换多数,连任不能超过三年,并规定最少的轮空期。命题教师变动了,考试路子就不容易固定化。如果认为对高考全面降低难度没有把握,可以在继续维持现行的统一高考难度大体不变的同时,另辟一个试点高考,先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降低难度的试验,以期取得经验。
应该承认,降低高考难度这件事,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命题教师而言,本身会是一道难题。但是为了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了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这道难题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予以破解,而且也是有条件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