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亟需破除地方政府的高考利益

浏览 6

《湖南省2010年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合格名单》公示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后,长沙市一名考生家长立刻觉得这份《名单》有问题。经记者调查,这份名单确实明显地呈现出地区集中性、学校集中性和项目集中性。(《中国青年报》6月30日)

  高考加分是不是操作出来的,还需要调查确认,但高考加分,与地方利益紧密相关,确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地区有更多考生获得高考加分,那么意味着在同省的高考竞争中,这一地区的升学率将大为提高。

  近年来,虽然不少省级政府公开宣布,不再对省内各地区进行高考升学率排名,但每到高考,各个地区在总结高考时,都会提到高考上线情况。对于一省来说,每年的升学率,在高校投放计划时就决定了,不存在用升学率高低来显示办教育成绩的问题,只存在争取招生计划数得力不得力,以及高校配置计划是否更为均衡、公平的问题,但对于省内各地来说,却需要努力从省的大盘子里瓜分蛋糕,谁瓜分得多,谁就办教育成功。

  在高考政绩冲动之下,近年来被曝光的高考作弊与违规加分中,都有当地教育部门的影子,有的甚至是教育局长参与作弊,教育局和学校串通作弊。而在处理高考作弊以及违规加分时,由于其有为“地方利益着想”的动机,往往被包庇纵容,难以严肃处理。由此,高考作弊和加分乱象,就越演越烈。

  如何治理这种地方利益所造成的高考乱象?有关专家的建议是,实行高考异地组考,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异地组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加强监督和制约,但是,当异地的兄弟彼此串通,那作弊不更隐蔽和严重?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也很有必要,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怎么办?在笔者看来,突围地方利益,还需要从高考制度改革着手。

  从长远看,高考制度改革,要打破招生录取中高考分数的刚性作用,而应该只把高考成绩作为一项评价因素,形成包括高考分数、中学平时成绩、中学特长表现、大学面试考察等多因素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这有利于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测试学生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和潜能,并按照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录取。

  从近期看,高考录取改革,一方面可以赋予高校自主确定是否承认加分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可以从破除地方利益的根基出发,治理地方参与作弊。简单地说,可以把目前按省分配高考录取计划,转变为按地区分配高考录取计划,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将不再需要与其他地方进行高考升学率竞争,升学率排名也就失去了意义。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杨翼(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