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北京回忆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品尝地道美味腊八粥!

浏览 9

  腊八节喝腊八粥是我们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更为重视这种传统的民间习俗。那么为什么会有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呢?


  一、腊八粥的传说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二、腊八节习俗

  1、祭祖敬神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另据宗教界所传,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称为"成道节"。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2、腊八粥

  腊八粥的魅力还在于品粥的氛围。曹雪芹“举家食粥”的语句,是为了调侃日子的清贫、艰难。今天过腊八节的“举家食粥”,是团圆,是和美,是天伦之乐,是民俗之美。长辈和儿女们围坐一桌,喝粥过节,多有情调呀。这也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好机会。老年人聊聊过去的往事,儿女们聊聊外面的世界。粥的清香已融入了全家和乐的滋味里。

  3、腊八蒜

  腊八这天除了要喝粥,还要腌制“腊八蒜”,据说只有这天做出来的蒜到时才是正宗的翡翠绿,味道才更地道,正月里用来做鱼、拌菜会更加美味。这个‘蒜’字和‘算’字同音,过去的买卖人都从腊八开始拢下一年的账目,准备到赊欠的人家去要账,但大腊月的登门‘要账’好说不好听,怎么办呢,就让伙计们将腊八泡的‘蒜’给欠债的人家送过去。欠债的人看到了腊八蒜后心知肚明,便想办法凑钱还账。过去‘腊八蒜’都是只送不卖的,现在成了有名的调味品了。”


  三、老北京的腊八粥

  老北京人对“腊八节”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受古都文化影响至深,在继承民俗传统方面独有风情,在食文化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再加上宫廷内外的相互的勾通,因此在“腊八粥”的用料,做法上不断改进,粥的花样、品位也愈加讲究。

  宏状元粥店是京城挺火的连锁粥店。遍布北京小街小巷,装修风格简洁,偌大的招牌一眼就能看到。

  粥花样很多,无论热的凉的、咸的甜的,米粒都熬得烂烂的,配料实实在在,皮蛋瘦肉粥、冰粥、猪肝粥都是招牌,营养丰富,还容易消化,一碗粥,一两个凉菜,再点份手抓饼就够了,在京城很受欢迎。

  除了老北京的腊八粥以外,各地的腊八粥也是各有特色,不同的食材熬成的腊八粥味道各异,可根据自身口味调配,腊八粥不仅是一种对传统记忆的回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