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马俊:曾赴四川震区救灾,此次疫情更当赴国难

浏览 12

记录人:中山一院助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胸外科马俊医生

来到武汉已经一周了,工作生活渐趋有序,想想一周以来的种种,感触良多。

当得知湖北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作为一个08年曾赴四川抗震救灾的医生,我第一时间通过医院的微信平台报了名驰援武汉队。我想以我个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工作经验,是可以出一份力的。2020年2月6日晚上22:39,我在二值的班上刚刚给一个新生儿做完胸穿,走到6号楼下面,接到了医院的电话:“马俊,明天能去武汉不?”“能!”“有没有顾虑?”“没有!”20秒的电话,没有多余的话语,我马上准备出征。

交接好病区的工作,我立刻准备行装,在96级同学群里戏称,这次是“有了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一半,一次奋不顾身的旅行。”

2月7日,早上领了医院的装备,96级院感的同学一大早给我送来防护物资,另外两位同学问讯也给我准备了个人的装备,到医院送行。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舞和支持下,我和队友们踏上征途。

在飞机上和到达驻地的途中,我一直在脑海中复习穿脱防护服,各种隔离的措施。中山医传染病学老师的教诲:“在传染病的诊疗中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救治病人。”虽然是20年前本科的学习,这时格外清晰。到了驻地,我马上投入到搬运物资的工作中。这就是拜08年抗震救灾工作所赐,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种极端环境下,物资必须及时充分准备。这次院里的物资准备远胜08年,三大车物资,还有后援,一边搬物资,我一边觉得信心有了底气足了。在朱庆棠队长、陈振光教授和郑莹护长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所有的物资迅速有序地转运分发到没一个人的手中。

2月8日,队里开会,朱庆棠队长强调了个人防护的纪律、陈振光教授明确了疫情防治的原则,罗益峰教授分好了医疗小组,订好了班表。我和大家一起投入到战前紧张的训练中。穿脱隔离衣防护马虎不得,关系着大家的作战时间和工作能力。各种疫情防治的原则要牢记,在紧张的环境才能高效工作。完成准备后我们医疗小组整装出发。

2月9日,我们正式进入武汉协和西院6楼东病区。这里原来是神经外科和胸外科的病房,现在全部改为隔离病区。看着门外熟悉的名称,我感到和广州中山一院胸外科的各位还在一起工作。同行的陈振光教授和邹健勇医生都是胸外科的,特别是师兄陈振光教授,除了负责队里的管理协调工作,调集物资和安排车辆,百忙之中还专门指导我临床处理的要点和难点,令我对一线工作充满信心。

穿上隔离装备后,动作明显缓慢了,但是疫情就是命令,由于新开科,病人迫切得到救治,我们下午上班的时候一下子就涌入大量病人。这时我脑子里都是在中山一院工作的时候,主任、护长们是如何安排分配的,先鉴别重症,急需吸氧的先吸上氧,再安排轻症;然后采集病史,开出医嘱。病毒性肺炎的特点、并发症的处理、呼吸机的使用等等,这些都是平时我院强调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就这样,我们顺利渡过了开区接受病人的关口,迅速收满了病人。接下来的几天,就是稳定病情,处理突发病情,进行人文关怀,这些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每次交接班的时候,大家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不留手尾,互相加油打气。

通过一周的时间,病房已经逐步稳定下来,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班表作出了调整,隔离区的工作时间长了,休息的时间也宽裕了。我开始回味这种团结的氛围、负责的态度、过硬的业务水平,为在这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集体而自豪。一周来,各级领导和师长的带头作用、学校同学和科室同事的支持鼓励、临床工作的种种高效措施以及后勤保障物资的强力后盾,令我难以表达,直到5个字映入眼帘,对,这就是“无敌中山医”!

疫情还在持续,工作还在继续,我相信我们终将胜利,有道是:驰援武汉胆气豪,抗疫暂放手术刀。风吹战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中山杏林原有种,新冠病毒岂能逃。神州大地无恙日,医者喜解白战袍。

通讯员:何旭鹏 翁云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