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武汉雷神山医院再传好消息,C6病区39人符合出院标准

浏览 10

截至3月11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C6病区)共收治83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患者22人,危重症6人,符合出院标准出院的39人。

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队领队、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教授担任C6病区的主任,带领科室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第二批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也对C6病区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给予了悉心指导。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指导下,病区建立了良好的中西医协同机制。其中,针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给予氧气疗法,以及抗病毒、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案,在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命指征稳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治疗。医疗队队员们打出中药、针灸、八段锦、耳穴压豆、穴位敷贴、刮痧、开天门等“组合拳”,强调个性化方案,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防护。从开科的第一天至今,每一位入住的患者都服用了中药汤剂。

除了武汉雷神山医院,作为国家重症救治专家组的成员,邹旭分别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等单位开展中医巡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开具中药处方,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邹旭为新冠肺炎患者常开的扶正救肺汤中,以炙甘草为君,这与四逆汤中以生附子为君有所不同,且使用的是制附子。这里面,制附子的用量小于干姜的量,干姜的量小于炙甘草的量。以较大量的炙甘草激发人体肾中所藏的元精元阳,修复脾胃之气,即中医认为的升发之气,来祛除邪气。

干姜与附子两味药配伍后可协同奏效。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附子与干姜配伍,可增强回阳之力,助长散寒之功,使效力持久,显效更速。所谓“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在干姜的作用下,温阳的特性被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来,亦可降低附子的毒性,两味药搭配起来便有增效减毒之功。

邹旭特别提醒道:“制附子的使用是为了起到少火生气的作用,因此用量要特别注意,避免产生壮火食气的现象。”

在开具中药处方时,邹旭教授及其团队坚持以扶正祛邪救肺为总则,辅以解毒、祛湿、化痰、通便、温补等药物共同作用。那么,如何让现代医学这么多的治疗方案与中药汤剂内的各种药物达到恰到好处的疗效呢?

据邹旭教授介绍,这些处方中,有一味药非常重要——炙甘草。

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神农本草经》对其是这样描述的:“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字最重要,那就是“解毒”。

甘草以其卓越的解毒功效,独步古今。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由于要使用扶阳固脱的汤药,常常会用到附子(熟附子)。附子当中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大,但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温阳药物,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在方剂中加入炙甘草,即可解附子之毒。金银花亦为清热解毒之药,用药时可选其作为搭配,起到相辅相成的功用。在邹旭看来,甘草等解毒药物不仅可以解中药之毒,也能解西药之毒,调和五脏六腑,涤荡脏腑中的病气。

甘草自古就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在临床中,它可以随着组方把这些药物的功能协调起来,使药性变得柔和。《本草纲目》中便引用了唐代医家甄权对其之描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邹旭解释,甘草具有缓和药物烈性,减轻毒副作用,协和寒热,平调升降的功效。“热剂中用甘草能缓其热;寒剂中用甘草能缓其寒;峻剂中用甘草能缓其急;寒热并用的方剂中用甘草能取其平。”在身体处于正邪相争之时,甘草可起调和诸药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西医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能将西医的抗病毒、抗生素、激素、支持疗法等与中医的各种药物进行调和。

甘草还能“通入手足十二经”。而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则能起到通阳复脉补气的疗效,熬成汤后,能温养脾胃,补中益气,脾胃功能随之得到恢复。此外,炙甘草还可以润燥止咳,可见其功效之广泛。

邹旭教授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两者进行高水平的融合,方能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诊疗方案。他比喻道:“中医讲究阴阳升降的平衡,中西医之间也需要协调到最佳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打赢这场战‘疫’。

(通讯员:宋莉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