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囤积癖,估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平时有事没事喜欢囤积货物,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总是买一大堆,以前买的还没用完,现在又开始买,这种情形想必可能是比较常见的。这种囤积障碍是心理病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认知行为来讲,任何行为都有功能,都是为了满足需要。囤积行为满足了儿时没有占有和满足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和压力。
从心理动力学来讲,囤积行为涉及到控制、自我认同与防御的问题。
从控制的角度来讲,囤积障碍者大多在幼时有过缺失——或许是爱,或许是物质。这种失控引起了巨大的焦虑和安全感的缺乏。成年后,囤积被作为一种对自己的补偿,缓解了焦虑,满足了未曾被满足的需要,营造了一种安全感。爱缺失的囤积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稳定的抱持,囤积了许多垃圾在周围,好像被垃圾拥抱着一样。
从自我认同来讲,囤积者普遍自我认同比较低。“我是谁”,“我的价值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是迷茫混乱的,他们用囤积物质的行为,混乱地寻找着自我价值、意义和认同。
从防御来讲,囤积者堆积的垃圾,也像一道道隔离墙,把自己同周围人的联结隔开,也把自己与缺失、痛苦和遗憾隔开,形成了一种对自己的保护。也像一种人为制造的界限,扞卫着自己的边界不被侵犯。还有一部分囤积者,内心恐惧和僵化,不愿意选择,不喜欢不确定,不愿意承担责任,也拒绝变化(因为失控的变化曾带来伤害)。在生活态度上多采取回避行为。压力大的时候买一些没用的东西成了他们疏解压力的方式。
从生理心理学来讲,囤积障碍者的脑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囤积障碍者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心理分析出来,找出病因。目前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可能有的是人是想缓解压力,有的人是想获得自我肯定,总之,原因有很多,如果情况很严重,可能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