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多就是聪明吗?(3)张锐
连载:30分钟决定你的职业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作者:张锐
似乎我还应该对那些原本专业就对口的学生说几句:别担心,你们的优势显而易见地还是存在着的。毕竟在面试中被问到相关商业和经济知识的时候,你们的知识准备要好过那些其他专业的学生。但是当其他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了看会计和公司财务课本后就能回答出的问题,而你却不幸没有答出,那么你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变得更加艰难。同时,即便你是天底下做这份工作专业最对口的唯一一个人,也不要忘记继续展示和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对工作的热情。要知道,许多半路出家的人――比方说数学系的去做文字编辑,医学院的去做作曲家――最终都做得比科班出身的还要好,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王小波的小说,听听罗大佑的音乐。
Intelligent和逻辑
如果说knowledgeable指的是有知识含量的聪明,smart指的是有操作力的聪明,那么intelligent指的就应该是有逻辑的聪明了。一个人头脑是否清晰,说话、做事情、解决问题是否有逻辑,直接决定着这个人日后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领导能力。
咨询公司案例面试的许多问题,有时候答案本身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找出一个可能的答案的过程。比方说一道问题问的是中国一年会消耗多少洗衣粉,做这道题目你必须要有清楚的逻辑:
中国一共有13亿人口,假设4亿人口住在城市,9亿人口住在农村。住在城市的人口中,假设平均一个家庭为4个人;而住在农村的人口中,假设平均一个家庭为6个人,那么城市的家庭数量为1亿个,农村的家庭数量为1.5亿个。假设城市的家庭一星期洗两次衣服,那么一年会洗96次衣服;农村的家庭一星期洗一次衣服,那么一年会洗48次衣服。每个家庭每次洗衣物会消耗洗衣粉15克。那么中国一年消耗的洗衣粉的总数就是:(1亿×96次+1.5亿×48次)×0.015千克=2.52亿千克。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你也看到了逻辑的力量。只要逻辑清晰,再难的问题,通过分布化解、层层架设的方法,都可以迎刃而解。
Smart和常识
Smart在英语中更多的带有头脑灵活,会办事,机灵等,是一种带有“实践色彩”的聪明。光一个smart不过瘾,老外又喜欢用streetsmart这个词组来形容某些特别聪明的人。这些人在生活中、大街上培养起一种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聪明劲,这种streetsmart里又包含着洞察世事、精明、反应灵敏、善于和敢于抓住机会的意思。
这种streetsmart据说在天性拘谨、善于服从规则和纪律的中国孩子身上看到的不多。其实我觉得也不尽然。循规蹈矩、从小在真空里长大的学生身上当然没有,但是要说头脑灵活,学校里许多看上去老实,其实蔫儿坏蔫儿坏的机灵鬼还是很多的。但问题是,中国的学生们平时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关注的事情太有限,也缺乏热情和意识去扩大自己的活动半径,结果许多学生看上去很聪明,和他说几句话就觉得这个人缺乏社会经验,头脑简单,或者,用我觉得更贴切的一句话,就是缺乏commonsense,缺乏常识。常识外延太广,我们只说说面试中的常识。面试中的常识包括这么几种:察言观色的常识,和面试官言语沟通中的常识,以及在回答问题中所需要的常识性背景知识。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