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称:成人语言影响孩子心理自我意识

浏览 8

  【事件回放】

  “我要买一件和静静一样的连衣裙,露出后背,很性感!”胡小姐询问自己4岁的小侄女甜甜想要什么样的儿童节礼物时,被小侄女的要求“雷”到了。胡小姐问“性感”啥意思?甜甜困惑地摇了摇头,告诉胡小姐说,“静静穿露背小短裙,隔壁的小男孩就这么说她,应该是漂亮的意思吧”。

  某童装店的店员介绍,大约从前年开始,韩日、欧美风格的童装开始在市面上热卖,“尤其到了今年,传统版本的童装样式基本上不会在市面上出现,90%以上的童装都走‘小大人’风”。

  A 成人款童装没有那么可怕

  给孩子挑成人款的衣服会导致孩子成人化?廖丽娟坦言,自己给女儿买衣服的时候,不会考虑到“成人化”的问题。“我查阅过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关于父母让孩子穿成人款式的衣服会导致孩子成人化的观点。”

  怎样是成人化服装和怎样是儿童化服装呢?在廖丽娟看来,这是成人世界的概念,而孩子们并没有这样的概念。“成人认为某些款式的服装太过于性感,具备性的引诱味道,但是穿在儿童身上,我们往往不会觉得这和性有关系,最多会觉得这样穿有点怪。”事实上,在心理学上,儿童的穿着更多的是和性别化相联系。在孩提时代,如果女孩子被强化穿着男孩子的服装、玩男孩子玩的游戏等等,可能对性别认同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男孩子被强化穿着女孩子的服装、玩女孩子玩的游戏,则可能会影响男孩子的性别认同。在咨询工作中,廖丽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个案———有个大学男生,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从小给他穿裙子、梳辫子,把他当做女孩来养育,以至于成年后,他内心里仍然觉得自己是女孩。

  廖丽娟表示:“根据我的观察,只要家庭中父母不至于太过于强势,通常儿童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衣服,在此基础,随着孩子社会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角色特征,对自己的服装表达清晰的喜好,通常父母还是会愿意根据孩子的综合因素形成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服装的。而事实上,抛开成人世界的诸多标签化,儿童选择服装的时候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功能方面的因素。比如我女儿觉得穿裙子好看,但是她不愿意穿裙子,因为她喜欢爬树,喜欢运动,觉得裙子不方便,所以拒绝穿裙子。其实,儿童的服装只要别在性别的部分混乱,其实对孩子的影响不大。这就好像是喜欢吃苹果还是喜好吃香蕉的差别。”

  B 成人语言中的负面信息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

  伴随着成人化的穿着引起大众关注和担忧的还有孩子们成人化的言行举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往往和成人与儿童沟通的量有关,也就是说,成年人和孩子用语言交流得多一些,往往更能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这和孩子的父母亲本身的表达能力是否出色没有关系。通常,心理学家会建议,父母在和儿童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减少模仿儿童的表达,而是要把他们当作能听懂你表达的成年人一样,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当然也不需要刻意去纠正儿童的表达,这样做能帮助孩子语言方面的能力发展得更早、更成熟,而且智力的发展往往也更容易被激发。从这个角度理解,和儿童说成人化的语言其实是积极的,这样做往往更能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在廖丽娟看来,成人和儿童的交流中,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是很多成人在语言中带上太多的负面的价值影响。比如,一个孩子说:“我希望将来当上出租车司机,这样我每天都能开车,多好啊!”另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出租车司机有什么好,又赚不了几个钱的。”“前面这个孩子的想法很明显是儿童在职业意识发展时候出现的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念头之一,但是后面这个孩子说出来的话,明显有成人化的痕迹,也就是说,成人不管孩子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对事物的理解,一味地把成人理解到的,往往还是负面的信息,直接灌输给孩子,使得孩子没有机会进行各种探索,变成了成人的傀儡。”廖丽娟说,“这是成人化语言的另外一种现象,这类语言对儿童的职业生涯意识,以及自我意识发展,还有价值形成,往往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C 用温和的成人语言与孩子交流同时充分聆听孩子的表达

  一个人在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其一生。在廖丽娟看来,为了孩子在未来能有较好的发展,家长应该尝试更好地通过成人的语言和交流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并与孩子互相尊重。比如,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能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进行理解。廖丽娟提醒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比较成熟温和的语言表达,因为这样更能给孩子带去稳定和安心的感觉。

  第二,要对孩子的生活表现出持久的兴趣。在和孩子的语言交流中,是主要由父母进行教育,还是主要让孩子来倾诉和表达?这是很多父母会思考的问题。有很多父母和孩子看似交流得很好,但往往只是父母在表达,孩子看上去听得津津有味,可是,这种交流对于孩子的自我感发展和对能力的熏陶是比较薄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表达进行充分的聆听和接纳,尽量让孩子表达他们的世界,而父母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与孩子交流自己对他们行为和成就方面所要达到的较高标准的期望。要不要爱孩子?所有的父母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要不要有“成就需要”的激发?这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思考的问题,是散养孩子还是严格要求孩子?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通常是带着期待成为被期待的那个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你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往往最终会把孩子引导到优秀,更多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编辑:苗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