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便于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心理情况、生活情况及学习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想法及意见等六个部分,涉及儿童的居住环境、性格特点 、学习成绩等21项问题。21人的实践团队共走访了七里坪镇草店村、八一村、杨山村等十余个村庄。
调查发现
近半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调查小组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等进行问卷调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留守儿童在对自己性格特点的问题上,认为自己性格开朗的有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8%;认为自己性格内向的有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认为自己性格任性的有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认为自己性格暴躁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认为自己性格柔弱的有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调查显示42%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调查数据还显示,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达一半以上。由于监护的责任不明确,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在问到父母一般多久回来一次时,有26人表示父母一到三个月回来一次,占调查总人数的26%;有14人表示父母三个月至半年回来一次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4%;有48人表示父母半年至一年回来一次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8%;还有12人表示父母一年以上回来一次,占调查总人数的12%。调查显示,60%的父母半年以上回来一次。
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在调查留守儿童是否想念父母时,有64人表示经常想念,占调查总人数的64%;有35人表示有时想念,占调查总人数的35%;有1人表示不想念,占调查总人数的1%。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加之农村现有社会体系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不多,他们依恋父母的情感很难得到满足。
希望爸妈不要出去打工
快点回来
“爸爸妈妈有好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我希望他们不要外出打工,快点回来,我很想他们。”留守儿童蔡鑫伤心地对调研队员说。实践队员发现,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人,特别是父母的关心和关爱,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代监护人江奶奶饱含深情地说:“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外出打工挣钱,这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留守儿童作为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留守儿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让社会多了解他们多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编辑:樊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