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害怕被抛弃,所以要控制

浏览 8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为什么是“被忽视的心理疾病”呢?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咨询中,我们的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问题的主线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会以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但最终发现,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是伴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而且,存在这一方面问题的当事人,已经占全部来访者的百分之二十。

有一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有可能会从诊断到咨询都被忽视掉,这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

一是由于没有诊断准确,所以咨询就会从情绪或是关系上面去进行,使咨询没有针对性,这样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

第二个是,如果咨询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这个问题还会不经意间伤害到咨询师。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本身对关系不确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他要是极度的崇拜你,就会盲目地幻想,把你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移情很严重的人,边缘性人格障碍发生移情的机会很高。但是他有可能从一个移情状态到另一个移情状态,就是他有可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他会说你不好,你不是一个好人,从而攻击你,但攻击的同时他又离不开你,他可能天天说你不好,但是天天又在找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关系上,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1、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这个特征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亲密关系上。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可能会将某个人看得很完美,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当有人胆敢评价他的偶像,而评价的标准和他不一致的时候,他不会考虑这个评价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会立刻进行反击,会做出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来保卫他的偶像,以表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例如,爱慕刘德华的杨雪娟就是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她认为自己把你当神一样的看待,全都是为了你好,可你却不为我考虑,从而就会贬低你,所以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做出一些自杀的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

但是,这样人际关系的认知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转变,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的时候,就会完全推翻自己的判断,会觉得自己的偶像很不好,一无是处,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的咨询室里对这样的来访者,通过保安把他们赶出去;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每天等待在这里的崇拜者。一旦确定你不像他幻想中的情景那样对他好,就会有攻击行为和举动来引起你的关注。我们的同行就有被他的来访者威胁自杀,导致休假一个月才缓过来的例子。也有因为遇到这样来访者,自己受到伤害,而选择“退出江湖”,结束自己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例子。

在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反复过程中,和他相处的人是备受煎熬的,尤其是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更是在折磨中跟他相处。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可能会被他想象成完美的人,但是很快又会被否定。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极端的完美与贬低之间的过程中来回的转换。他在转换的过程中,他是不会离开你的,他不是说我恨你就离开你,他是不离开你的,他会依赖你。一会觉得你完美,一会又觉得不好,关系上极不稳定。他们的攻击往往指向自己亲密的人,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小心和他在关系方面的问题了。

2、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这种人会以一种疯狂努力的方式去避免真正的或是想象出来的被抛弃的可能性。他害怕被别人忽略和抛弃,他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他是不会让别人先说“再见”的,他总是先别人之前说,他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想象着随时可能被抛弃,所以他宁愿先放弃,还有就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去避免他想象出来的被别人抛弃,那他就会在关系中努力的去做,做什么呢?控制!争取让所有的事件自己都能够把握到,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控制住,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是一些环节是他不知道的,比如一些人有几天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他就会变的很慌张,甚至是有一会不见,他的电话就会紧跟来,他要知道来龙去脉。你做的事情要很详细的讲给他听,不然他会幻想出来,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所以就被遗弃,因为随时都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做什么呢?就是以上的控制。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与人的相处时象八爪鱼一样的抓住你不放,他周围的人甚至会感受到爱如潮水一样,就是爱如潮水一样把你淹死,他是对你好,打着对你好的旗,但是你是那么的不舒服和充满压抑感。

打着旗号是对你好,他也坚定的认为这是为你好,做很多的事就是为不被忽略,这后面的动机是他害怕被抛弃、被忽略。这种被抛弃、被忽略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不是现实存在的,但无论这是不是现实存在的他都会很在意,很紧张,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来预防他担心的事情的发生。

“我害怕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的人”会变成一种控制性人格,脾气爆燥,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达不到就不行,打着爱的旗号,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旗号来控制别人,极度的没有安全感,这种人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比较混乱。

3、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对自我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个性稳定性的特征,我们知道一个人最稳定的部分就是个性,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生活、对人生、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不是那么轻易就转变的,所以有的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自己的认知也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认知,如果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一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上有一些障碍了,个性上面相对来说就不是很稳定。对自我的形象也是,一会觉得自己长的好,不会觉得不好,反复之间,没有了客观的评估,这是这个类型的人比较显著的表现。

他一直习惯于怀疑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我们一般的个性不会因一点小事情而改变自己对生活的价值观,人生的认知。除非是遇到大的突发的事件,有新的感悟,重新领悟人生,再去排列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再去认知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在这次大的地震灾害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他会去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时候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才说,经历了重大事件的人们,在经历这些事情以后会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一个新的理解,重新去排列自己对人的理解。如果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么大的应激的状态,但还总是怀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他人人格是否不稳定,是否有问题。

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产生的表现症状还有就是疑病症或者体相障碍,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够完美,怀疑自己有爱滋病,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啊,也有一些人可能出现性心理的障碍。

4、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当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而出现了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然后我们会怪自己没有做好,怪自己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好了,这就是自责;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开始了自虐的行为。这一类的人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认知是相互冲突的,他认为自己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的,所以他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自我毁灭其实就是自虐。

自虐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我不够好,所以我要采取行动来惩罚自己,有什么方法呢,就是直接的伤害自己;

二、我为了达到毁灭自己、惩罚自己的一个效果,我不自己动手对自己这样做,而是对别人动手,以达到因别人受到我的伤害而反过来伤害我的一种方式。我们说这种自虐是穿着马甲出来的,比如说我借了别人的钱不还,等着别人来找我,打我、骂我,这就是一种自虐;

三、第三种是穿了更多的马甲出来,他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乱,很没有趣,有些事情在理论上和客观现实上他完全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把事情做砸,总是会发生一些事件,使这个事情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这种事件循环性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隐藏性的自我毁灭的倾向。

这一类的人还会具有逃避的特点,就是说我什么都不做了,出家当和尚去、当尼姑去,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什么也不做,表面上看是一种隐居的生活和享受自然,而实际上,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时光来毁坏和影响自己的价值,或是摧毁创造自我价值的条件而达到自我的毁灭。这些人会有这些行为,我们要理解这些行为是由情绪产生的,这种人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只要拿出来,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自虐性的人格障碍。

内疚、自责、自虐是三兄弟,内疚是老三,自责是老二,自虐是老大。内疚是心理空间内的情绪区域出现的情绪问题,但没有得到内化和外在帮助的解决,就可能会上升到认知的部分,就是会转移到心理空间内部的人各区域,到这个区域之后就是自责了,自责是一种认知,逻辑是,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这个时候还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种谴责,并不一定才去行动。但到自责之后,没有得到化解,就可能会上升为行动。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应该受到的惩罚是…….然后才去行动去实现惩罚,以求达到自我内在心理空间的再次平衡,但这个平衡不是符合心理空间的和谐原则的。也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我说是穿着马甲出来。

5、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这类人的表现行为就是反复的自杀,发生自杀行为,或者表现一种自杀的姿态。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想好了要自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一次就可以做到,或者是他确实在心理层面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在某一个时空下面想好了的。

但是这一类的人他不是想好了,他是反复的表演给人看的一种行为,甚至是表演给自己看,表演的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你们关心我,关注我,只有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我,才会觉得我的存在。这一类的人再严重一些会变成表演性的人格障碍,所以经常“狼来了…狼来了…”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在自杀成功里面有一部份是这样的人,他们自杀不经意的成功了,结果是“误杀”了自己,而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他们只是在表演而已。采取极端行为和态势来引起关注的表现,这是这类人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6、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这一类的人情绪是一会开心,一会烦恼,心境的长期不稳定。我们一般人的情绪情感空间里的情绪是3:7的,就是说3分是负面的,7分是正面的,不开心只是一个时间。这一类人的心境的情绪反应极度不稳定,容易被激惹,一会焦虑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脾气暴躁又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又开心得不得了几个小时,他的情绪反应不是持续几天的反应,而是一会时一会的,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属于情绪失控的状态,这也是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

空虚的感觉持很长时间无法解决,长期的空虚和孤独感不以时间为转移,不以所在的环境为转移,内心里总是充满了空虚。这一类的人我们多见于性瘾者,性瘾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极度的空虚,而这种极度的空虚和孤独转化为一种身体上的亢奋,亢奋聚焦到生殖系统上,一天手淫很多次,经常去找应召女郎进行性行为,去缓解自己心理的空虚,或是通过一夜情,用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空虚感和孤独感,而没有用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方式来缓解。既便他是处在人群中,他内心里始终会有长期的空虚感,所以,这些症状多会转化为性瘾者。

性瘾者在国外有专门的心理治疗小组,参加者都是性瘾者,他们定期聚会,在小组导师的带领下解决内在心理动力的紊乱和不健全问题,来实现症状的改善。我们的团体心理治疗还处在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的阶段。

7、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的人会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分离性的症状,心理学上叫做解离性人格。就精神分裂症来说,精神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外面的一个行为的自我的表现与内在的一个空间自我是分裂的。而解离性人格是分离的,它有时候又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不能诊断为神经症,神经症主导是两种观念不相上下,两个自我,两个观念互相冲突;精神分裂是二种力量互不来往;而这种解离性人格,他时而合并,时而分开,合并也好,分开也好,大多倾向于偏执或者解离状态。

从上面的几个标准或者说现象来判断,一般有三个就可以断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了。

作者简介:

王赛月已帮助过648人入驻年限5年

预约咨询私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