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201》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201》读后感(一):继续唠嗑,继续DK2022
特别喜欢的一期,App激活字体让人舒畅,通勤路上听“声音”三人谈苏阳刚好填补了1小时的通勤。前两篇写父辈和故乡,大概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开始会比较有感触。至今仍保持每年回乡的期待,是因为祖父辈还在吧。办证一篇看到了些作者的“执拗”,可这个较真和曲折的过程写出来,嗯,还挺行云流水、挺解气。次子穆加贝,一个以一己之力让每个津巴布韦人都成为亿万“负翁”的人…每个成功的“统治者”背后都会有那么个也想即位的女人么。
《读库2201》读后感(二):爱上“西桃”!
关于《二十五种营生》 或许大部分人,一生都是在为活着这件事做努力。 文章读着读着,倒是让我想起了先前看过的《褚时健传》,大抵时间也是相同的,那时候的人真的好能捣鼓,即使没有科学的方法,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弄出个一二三来,没有闲下来,只有闲不住,跟20代的我们好像真的不太一样。过去的生活无法经历,实在谈不上有所共鸣,只是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关于这代人生活的文字描写时,总是会找寻到一些相似:不怕输、不服输、要尝试。 但这三个词出现的状况,也很相似,都是人在面临绝境时,主动与被动参半的选择。所以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那些大家都认为老掉牙的话:人被时代推着前进;人在绝境中崛起。 看文章感触出这些话,有时真的让自己觉得毫无进步,永远的老掉牙说法,没有任何新颖之处,然后又再次开始怀疑自己真的看懂了吗?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一篇纪录吗?读人,或许应该能够找到闪光点就好了吧,那就先这样理解着吧。 关于父亲 人在什么时候会去写下一个人?或许是双方渐行渐远,不再有联系,或许是双方的相处方式已经在持续交流中找到了一定的惯式,一定的平衡。我与母亲,属于后者;与父亲,属于前者。 有时候说人的经历是相似的也是没错,感恩最近的网络让我真的看清他做了什么,我还不能平静地说出这一切,不敢过多回想,但我会说的,即使是在二十年以后。 还有,我庆幸母亲已经准备选择远离,希望她快乐。 关于《劫中护书记》和《故人温情》 我想这大概会是我爱上读库的一个原因,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出现在另一个故事里,就觉得那个人活了起来:“啊!是他呀,那他做出这个选择,我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很高兴认识了郑振铎先生,很高兴看到了中国信笺的美。最可爱的是《唐画壁砖笺》,最震撼的是《蠡湖》,国画的写意功夫,算是又再见识一次了! 关于《办证》 唯一一篇睡前看到生气,要刷手机平复心情的文章!是真的被气到了!还好作者能够坚持不懈办下来,不然真的就要更生气了!维*之路漫漫长,追求公平倒成了需要毅力和勇气的事情,有时想想也有点心酸。 但说回来,当我看了开头的时候,我脑子里设想的是夫妻之间的狗血剧情。(捂脸.jpg) 果然微博不要刷太多。(捂脸.jpg) 关于《上帝是左撇子吗?》 开头读了一些就快要放弃,但是当作者标出了“θ”和“τ”的读音时,我就知道ta会对我们读者非常友好!然后赶紧信心满满地看下去,嘿嘿~ 最后一篇以欢快的心情读完,“真理的范围性”,绝对是DK2201的完美ending!开心! 穆加贝在我脑海中依旧不够立体,福里杰斯公馆让我晓得了“欧洲文化遗产日”,完美的时间节点!嘿嘿~
《读库2201》读后感(三):打破了对鲁迅的刻板印象,原来他的审美这么好!
尽管我有3个kindle,平常以读电子书为主,但是订阅杂志的感觉令人难忘,容我细说一下。
先是那种盼望感,一般到了月末开始就会盼着,猜下次杂志会有什么有意思的话题,编辑思路是什么。
当一本新的杂志,要走一段路去取快递,拆开,才扑到你怀里的时候,翻阅纸张的手感,目光所及的字里行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微妙体验,感官被调动,语言很难转述,每次都不样。
这次收到的东西很多,多,不仅是性价比,还是一种“件件都精美”的丰盈感。拆书、展信、翻阅之间万千微尘纷坠心田,得书似得良朋。
收到了三本书、两张卡、两封信。
三本书分别是,《读库2200》、《读库2201》、《因书而在》。
《读库2200》是去年的幕后花絮和老六的感想做的合集。
《读库2201》是今年第一期,主题是「如何面对我们的父辈」,收到这本书的前后两天,新闻上提到两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父亲,彼时正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一位是得躁郁症的翻译天才金晓宇的父亲;另一位是北京一感染新冠者寻找失踪儿子,被称为最辛苦的打工人。在这本书里看到谈“父亲”,是“普世”“家常“又“应景”的话题,无心插柳的巧合。
Notebook《因书而在》是一位图书管理记录几十个国家图书馆的照片,巴掌大小,布封面,鱼肚白里夹杂着棕色线,典雅,小而美。
两张卡:flomo笔记的全年会员和读库APP全年会员。flomo是款笔记产品,功能类似于记笔记的“零存整取”,有2个功能很心水,「每日回顾」会把历史的笔记推送到微信,重温你曾经的灵感;「标签」让自然生长的内容有了被分析倾向的可能。
读库APP的出现,让我对读库品牌有了“对新事物经过审慎思考后的尝试”的体感,内容多维呈现,目前在排版和内容编辑上很克制、低频,并没有因为「跟上时代」而失去的分寸感。
两封信都是老六写的,共5页,薄薄的淡黄色信纸,蓝色的细横格线,那种久违的读「远方朋友来信」感觉——轻的纸上重的文字。
好,下面来说启发,很多方面都喜欢,聊家常一样的笔触啊,关注的选题啊,每篇都喜欢,先分享一个,有篇《故人温情》,破除了我对鲁迅的刻板印象,看到他的审美力。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主持进行,郑振铎具体理事的《北平笺谱》这本书的幕后花絮。
所谓笺纸,就是华美的信纸,笺纸艺术是中国古典版画的分支。看了书里展示的其中70张笺纸图,真是纸上芳华,反复看了好几遍。超级推荐大家买来看,简直是笺纸艺术到断代史。
我跟朋友说,读《读库》让人一下子回到了生活里,撇去了一层浮燥的沫——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深夜加班,走到楼下,看到你家里灯还亮着,明白明天依然不会是平坦,但依然很安心。
我还在盼望收到今年《单读》第一期。我买的是读库 单读 flomo年会员联合订阅,几乎是打了对折。本来我是支持喜欢的品牌,没想到超值的我都不好意思啦,感觉倒像是占了便宜。吆喝一声,去,胖友们,买它!
《读库2201》读后感(四):轻阅读系列之《读库2201》
《读库》进入APP时代以后的第一本正刊,从2022年1月18日到1月20日、也就是今天陪伴我的轻阅读时光。依然选择纸质书阅读,拿着铅笔,划下自己被触动、被感动的部分。也尝试过打开APP,在不方便“堂而皇之”拿出纸书的时候——比如身处人来人往的机房——想将自己已经开始但还没读完的部分完成,可还是忍住、放弃了。不是APP本身排版的问题,看得出来,从字体、字号、排版都经过精心设计,但目前为止,我还是舍不得《读库》纸版。
《二十五种营生》(常宁)
P.25 ……光知道人家吃面没蒜,不知道自家吃饭没米。
P.44 农村长大的经历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可能一鸣惊人,一夜之间亩产三十六万斤的神话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是像庄稼一样日夜不停地生长。哪怕一年就是做一个馒头,也要做得能吃;哪怕一年什么都不干,起码不给社会浪费钱。想种子就会发芽、生根、破土、开花、结果,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农民只管春天播下种子,给它一个生长的环境,给它浇水、施肥,至于是否能够收获,只能等到秋天,急不得,即使因为天灾没有收获,也不要怨天尤人。
《叶落归根》(绿茶)
P.110 儿时,我们在父母的凝视中确立自我,现在,反过来,父母成为我们凝视的对象,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
P.111 这一切,让我想起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那首诗,《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上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通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故人温情》(吴夜雨)
P.151 鲁迅对同辈人是一种淡淡有韵的挂怀,对同道的青年则是格外的坦诚与周到,生怕对方有为难的情绪,每每想到,就先说出来,处处照料着对方的自尊。
P.154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办证》(尹甯)
P.242 好嘛!法院的同志都让我去闹。
《次子穆加贝》(克韩)
P.250 这或许是穆加贝所有悲剧的开始。
P.251 无法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的穆加贝,因此更变成了一个“书呆子”。“……是的,我热爱阅读,阅读每一本我能找到的书。是的,我宁愿独处,而不是和别人玩耍。我不需要太多朋友,顶多一两个——都是我挑选过的。我生活在自己的脑海里,我喜欢和自己讲话,背诵诗歌,阅读书籍。”
P.255 “政治这玩意儿,很痛苦。这不是一个人们应该邀请自己去从事的职业,真的,应该是别人邀请你才对。”
P.262 ‘如果你的婚姻出了问题,把一切告诉你的枕头,永远不要羞辱你的丈夫。’
P.278 ……他需要一个关爱、接纳他的环境,需要有人搂住他的肩膀告诉他,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
P.294 他的孤独,或许从未消散。
《上帝是左撇子吗?》(汪诘)
P.342 当我们说推翻了一个现有的理论时,其实并不时说现有理论错了,而只是将现有理论的适用范围框定在了某个精度之下。……科学精神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错误。
综合本期的八篇文章,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故人温情》不论是从题材、从情怀、从写作本身,文章都给人一种很温润、很柔和的感觉,而且也为我照亮了一片知识盲区——“笺谱”,没想到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借此也再认识了鲁迅先生,正好最近在微信读书里下了《鲁迅全集》在读(并不是不想读纸质,而是下一部在手机里,在等稿、等片——统称“摸鱼”的工作间歇,都可以有读书相伴),两相映照。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我还比较喜欢《次子穆加贝》,尤其文章对穆加贝的成长、性格的分析于我心有戚戚焉,而我的凝视大约是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深渊——虽然我只是个nobody。
《上帝是左撇子吗?》让人看的有点儿心潮澎湃,虽然我不是很懂其中提到的理论,但是期间体现的科学精神真是让人钦佩与羡慕不已。《办证》其实很有价值,因为现在“走法律程序”似乎成了比较平常的说法了,许多问题一旦解决不了,似乎这也是许多人不得不走的最后一步,但是这篇文章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事情本身的复杂,以及司法背后的各种博弈、个人需要付出的精力、时间等等成本,真的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能走得起的。《劫中护书记》写的荡气回肠,让我感慨:郑振铎先生这么厉害呀!再就是感叹古书自己的命运。《福里杰斯公馆的前世今生》里,照片拍摄的建筑细部可以让人一窥公馆的全貌,称为瑰宝不虚也。
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我似乎也更懂《叶落归根》里,绿茶老师最后通过里尔克的那首诗对于乡村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