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浏览 22

  《望月》是一本由[加]张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望月》读后感(一):只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故事

  《望月》是张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彼时的张翎来说,《望月》的意义不仅仅是她的长篇处女作,在她写作《望月》的时候,她被确诊得了某种绝症,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在她同病魔斗争的间隙创作出来的,只是不知道,她是否有将自己当时的心境也融入到故事中去呢? 与张翎后续的作品相比,《望月》的故事似乎单薄了许多,单一了许多。虽然还是在描写海外女性的故事,但是仅就其深度而言,好像显得没有那么高。故事中没有揭示女性命运的深刻描写,也没有去刻意的探讨女性的活着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状态。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单薄,而让整个故事显得烟火气了很多。终于看到张翎笔下最真实的人间模样,最真实的红男绿女的模样。因为纯真淳朴真实,而觉得分外的可爱。 《望月》中的男男女女在所谓的爱情与理想面前,一个个都变得易碎、敏感,更有的在这其中迷失了自己。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望月,其实很难喜欢的上来,甚至有些厌恶的成分在。她与丈夫的关系是我在故事中所没有看明白的。不知道她是与丈夫离了婚还是仅仅出自于一张绿卡的目的或者绘画的理想才离开丈夫远涉重洋来到多伦多。但是到了多伦多以后,她似乎又非常容易的陷入了另外的一个感情漩涡,与一老外打的火热,并因宫外孕而差点惹出大事来。对于望月的这种行为,我们会想当然的给她贴上一个随便甚至于水性杨花的标签。但是我们所不能明白的是张翎在故事中给她设计了这样一种桥段是要去表达什么?或者说,在她与洋教授的几度情缘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她对于自己的丈夫或者孩子有一些什么愧疚。但是相反的是,在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姐夫与下属存在暧昧行为的时候,竟然会有大吃一惊的感觉,会感到震惊。所以,在回过头来去审视望月自己行为的时候,多少就显得有点欲盖弥彰甚至是矫揉做作的感觉。 在张翎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会陷入到感情纠葛之中。但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存在什么对爱情一定要忠贞不二的感觉。而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跟随着自己的感觉再走,爱了就在一起,不爱了就分开,鲜少有拖泥带水的存在,或者也就像是在《望月》,借着卷帘的口说的到底是西方人在这件事上开通,中国人来这里久了,也就变成半个洋人了。不过,仅就此一事而言,张翎大概是不为卫道士所喜的吧! 故事中真正让人对望月改观,是发生在最后。望月给世昌的信中提到这样一件事,说自己别的是一无所有了,但是东非最大的现代化医院的妇产科,却会用“踏青”来命名。踏青是望月的妹妹,因车祸死在了自己三十岁生日那天。如今,踏青终于是又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活了过来。这大概是整个故事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吧!

  《望月》读后感(二):一切都只是为了活得更好一些,终究能够明白哪条路最适合自己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真实,真实的自我,这是一种很难书写、描述或者绘画出来的状态,当然,这很难。每个人的生活都夹杂在各种各样的氛围当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选择与被选择之间,接受与否定的抉择,每时每刻都在试炼着人们那颗并不坚定的内心。

  张翎的作品总是那么自然,但又那么深刻,她非常善于描写人性和生活,在日常琐碎之中阐述人生故事,普通人的故事。在她创作的文学世界中,人们的遭遇随着历史洪流不停的变迁,想要改变真的很难,模棱两可之间,品尝人间苦难。

  《望月》是张翎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主要讲述了从国内移民到加拿大的女画家孙望月的生活经历,其实小说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孙望月,在她的视角下,她的姐姐、姐夫、厨师、服务员、落魄画家、大学教授等人物逐一登场,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体现人们的困惑和挣扎,以及关键时刻如何选择人生的故事。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一种特别矛盾的环境和心理中过活的,内心的想法并没有完全释放,也没有这种机会,总觉得人生还差关键的一步,只是,这一步怎么等都等不了来,真的是好难。但是,每个人也都在想办法破局,就像书中的孙望月,她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自己的画家事业已在产出期,老公的房地产做的如火如荼,但她依然没有得到内心的平静,哪怕是暂时离开年仅五岁的儿子,也要独自前往异国他乡,这是怎样的一种追求?

  其实,就算人到了大洋彼岸,还是一片飘零,丝毫没有任何扎根的感觉,仿徨、矛盾、不安时刻伴随,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面目吧。

  在经历过一系列苦不堪言的日子之后,孙望月感觉这一两年的时间堪比过去几十年都来得印象深刻,不只是她,在她周围的所有人,似乎都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不得不说,每个人的故事虽然并不相同,但内中所包含的那些游离在社会边缘的感受和情绪,在真正的现实面前,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是无情的讽刺。

  张翎非常善于描写人生故事,跨越几十年的一种时代变迁,数不尽的沧桑和人潮,为了生存而努力,为了生活而奋斗,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的更好一些,能够真正印刻在心中的那种信仰,终究能够明白哪条路最适合自己。

  《望月》读后感(三):理想与现实的若即若离

  没有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对国外生活没有切身体会。对那些背井离乡、移居国外的人在外国过着什么生活,有什么想法,恐怕也难以估猜。可是如果认为移居国外的人都是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那就不对了。至少有好多文学作品能够在这方面“以正视听”,移居国外的人有苦恼烦闷、有挫折碰壁,有乡愁乡思。总之于他们而言就是想像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翎的《望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人有时就是在矛盾心理中生活的,事业不成的,想如何破局,事业有成的,想更上层楼。坐等机会,机会却不来,于是就想办法改变环境,去一片新天地施展才能。女画家孙望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国内艺术成熟,作品层出不穷,丈夫做房地产生意又是赚钱无数。按理说在国内也足够过上富足滋润的日子了。可是她另有大志,不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不惜丢开丈夫儿子,去加拿大一搏。

  要背井离乡,看样子是打定主意破釜沉舟,实际上却是首鼠两端犹豫不决,然后才踏上了那条路的。到了大洋彼岸,“梦里不知身是客”,“别时容易见时难”,醒来面对的是异国他乡。虽说孙望月人到了加拿大,精神却在故乡和异国之间游走。心里依然没有得到安稳宁静的感觉,还是充满矛盾,以至徨徨然不可终日。可能这就是人性的真面目。

  到海外寻求发展的人,并不是孙望月个人独有这种感受。作者通过孙望月的眼睛看到了众生相,从厨师到服务员,从画家到教授,无论什么身份的人、无论什么环境中的人,没有谁的生活状态和预期相同。移居国外并不如想像的那么美好。他们经常身处窘境,无所适从,迷惘困惑,只得在漩涡般的中挣扎过活,在国外不仅要时时面对强大的挑战,还要面对尖刻的讽刺。一两年的感受胜过以往几十年。

  张翎是浙江人,后来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她善于描写人生,笔下的攘攘人生嚣嚣尘世,跨越几十年,纵横几万里,生动表现了时代变迁人间沧桑。有许多人或在为生存而努力,有许多人或在为理想而奔波,一切都是为了活得更加精彩。

  张翎的作品如清澈溪水,手法自然,含义丰富,不经意地讲述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写的人是被时代潮流裹挟着,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地向前的,一边体会着艰难,一边坚强地生活。

  唐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透出的是一股惆怅、无奈、思念之情。张翎不但将小说取名“望月”,更加把书中主角取名“望月”,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望月》读后感(四):义无反顾是巧合,摇摆不定是人性

  春节前的一次同学聚会,曾醉酒一回。先是胃里翻江倒海,接着脑袋开始不能思考、浑身冒冷汗,然后双腿无力整个身子瘫软在同学身上,眼镜也歪了掉了。脑子里的画面一个接一个的过,恍惚间回到了大学毕业那一年,一边是城市里恋人的期盼与鼓舞,一边是小县城里父母的望眼欲穿,而我最终选择了留在城市里,按部就班地过上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结婚、生子、家庭、工作……如蝼蚁般忙忙碌碌。

  如果时光倒流回毕业那一年,重新选择,我或许会选择回到小县城里过更安逸的生活,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再怎么纠结都无法回到过去。

  这纠结的人生、纠结的人性啊,张翎在她的长篇处女作《望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踏青的义无反顾

  踏青,作为望月的双胞胎妹妹,从小就在家中最没有存在感。大姐卷帘作为妈妈的小棉袄,是妈妈的阵地。二姐望月和爸爸最亲,归在爸爸的阵营。

  在夹缝中长大的踏青,只因妈妈一句“要是家里有个医生用不着求人”就考了医学院当了医生,又出国留学,离家远了反而是活得越发精彩。

  感情生活一片空白的她在异国他乡遇上了真爱李方舟。心甘情愿的等待、义无反顾的付出,李方舟看在眼里,却也纠结是否和远在纽约的妻子离婚而选择踏青。

  李方舟在摇摆了许久之后,终于决定与妻子离婚,可出发的前一天踏青却遇到车祸而亡,踏青的死对于李方舟来说可谓是精神和现实的双重打击。最终,李方舟的不选择却导致了命运的选择,婚离了,爱的人也走了。留下了一个为爱而弃了生命的名声,让得不到的人永远铭记了。

  踏青的义无反顾只不过是命运安排的巧合罢了。

  星子的摇摆不定

  相较于其他人是因读书而出国,南星子则是因结婚而出国。本以为出国后能过上有钱人的好日子,却没想到在婆婆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

  忍受不了婆婆的恶和丈夫的懦弱,星子选择了离婚,为单亲母亲艰难地抚养两个孩子。在“荔枝阁”中餐馆与刘晰相惜相爱。

  此时的刘晰已经在国内找好工作,摆在星子面前的选择题是回国还是留在多伦多。她知道,若回国两个孩子跟着去能否适应国内的生活,若留在多伦多又不可能再遇到像刘晰一样懂她爱她还爱两个孩子的人。

  拖延了半年时间,星子也纠结了半年。最终,还是留在了多伦多,故土是回不去了。

  摇摆不定的何止是星子,还有书中其他的男男女女,望月、宋世昌、黄胖子、羊羊、牙口……

  在做人生的选择题上,摇摆不定才是常态呀。

  结语

  《望月》,就书名来说,既是人名,也是寄托着作者对清澈人心的向往。月,既是现实中难圆的他乡,也是皎洁遥远心之向往的故乡。

  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犹豫、困惑、挣扎是常态。选择左必然错过右,有时干脆呆在原地不做选择,可是不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他乡与故乡、物质与精神,看似义无反顾的选择却往往因了巧合,摇摆不定才是真实的人性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