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核”劳动锻造时代新人

浏览 11

  摘要:日前,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依据今年3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细化有关要求,具体回应了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问题。(7月16日 《光明日报》)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少年来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教育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在一些高校、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从“主课”变成“副课”,甚至沦为被频繁“**”、“占用”的“鸡肋”。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劳动课的缺失,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成长的“失重”。从现实来看,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的问题相当普遍。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爱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最起码的洗衣、做饭等家务活都不会干。这不仅偏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也违背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时代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此次印发的《指导纲要》,不仅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做了细化和具体化,还明确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既是在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也是对学生劳动素养的“修复”,必将推动劳动教育加速回归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回答好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问题,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意义深远。只有把劳动教育的各项“硬核”要求落到实处,才能锻造培养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