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书”不是阅读的正确方式

浏览 12

  摘要:前不久,知识付费产品代表性人物罗振宇,在抖音与得到App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带领用户在3小时内快速“刷”完148本新书,并建议观众尝试一年内读完这些叠起来有两米高的图书,让一些不知阅读如何取舍的受众寻找到一种“高效”的选书方式。(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络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一种新消费方式,但是这类直播“刷书”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批评者认为,“刷书”是一些人为了纾解“知识焦虑”的自我安慰,这种走马观花的阅读方式让阅读沦为形式,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与阅读的初心背道而驰。

  阅读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也许主播在1秒钟内就可以介绍清楚一支口红的颜色,但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一本图书说深说透。在两三个小时内刷完100多本书,恐怕观众最后连书名都记不住,怎么可能消化吸收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深邃内涵。直播“刷书”是知识付费与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新事物,为了迎合当下部分观众期望快速实现自我提升的焦虑心态,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说是传播知识,实际上不过是一桩生意。

  阅读不能带有功利心态,这个道理先辈们早就作出教诲,知识的积累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们忙碌于工作、生活、应酬,还得花费不少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这使得不少人没有时间、也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这种“快节奏”的状态也影响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些人希望能够获得通往知识殿堂的捷径,花费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快的成长,于是各类“快速”“速读”“速成”等阅读方式开始流行,让阅读变得快餐化,直播“刷书”与这些并没有本质区别。

  书籍承载着系统性、深度性的知识体系,是作者很多年学识与阅历的积淀,读者想要真正读懂一本书,需要数遍甚至数十遍反复阅读方能实现。直播“刷书”以短平快的形式对图书进行拆解,读者从只言片语中不可能掌握书籍的全貌,所获得的只是碎片化的片段,缺乏深入思考与系统领悟,一切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实际上并不是阅读的初衷,靠这种碎片化、混乱化的信息也难以真正支撑起一个人的知识体系。

  阅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文化层次、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书籍都会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阅读应该丰富多彩,不能变成一种程式化、机械式的“刷书”模式,这就会让阅读变得功利、随意,失去阅读应有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