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平乐
前两天与一位年轻的朋友聚会,对方不经意间点了一桌价格不菲的丰富菜肴。我不解地问:“还约了其他人吗?”他回头望了望,摇摇头回答道:“没有啊,就咱们俩。”我说:“那你点那么多菜,岂不是浪费?”完全没有料到对方的回答竟令我目瞪口呆:“我们把它吃光了这叫做‘消费’,如果我们不把它们吃光那才叫做‘浪费’。”我无言以对。
无独有偶,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里每家银行门口都张贴着的一张宣传画,上面画的是两只水桶,其中一只是漏水的桶,另一只是不漏水的。主题是说一个人分别用这两只水桶去井里面打水,如果是用好桶从井里打水,即使每次打上来的都是满满的一桶水,但将它倒进漏桶里面,永远也无法将漏桶装满。反之,如果是用漏桶从井里打水的话,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尽管每一次打上来的水不多,但是将它倒进那只不漏的桶里面,迟早是会把桶装满水的。
上个世纪中期,我们是背诵着《朱子家训》长大的。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影响至深。那个年代里贫穷与落后始终伴随在我们左右,所以,上面这个关于如何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故事自小就给我们刻下了很深的印记,整整地影响了我们一代人关于财富的理念。不但我们自己身体力行,长大了而且还常常用它来叮嘱自己的儿女们:注重点滴节俭和积蓄,是人的一生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措施。于是我向面前这位年轻的朋友讲述了我的传统观念,没有料到对方的回答依然更让我感到吃惊:“财富是靠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点滴节俭行为积攒起来的。”我为之震撼。
回到家之后,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终于使自己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当初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质供应匮乏,即使十分注重于节俭,依然连满足必要的生活需求都十分困难,又怎么能够将数量极其有限的钱财积攒下来呢?如今的社会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像前面我们讲到的使用那只漏桶打水一样,即使装水的水桶点滴不漏,但因为打上来的水本来就少,终究还是很难把水桶装满。现在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用那只漏桶打水,因为打上来的水多了,即使生活中增加了许多不小的开销,也还是会有了与先前完全大不相同的结果。
我们常说,无论是千方百计地发展生产力也好,还是努力地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也罢,不都是为了一个同样的目的,用于满足人们日益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吗?因此,节流对我们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开源却更加首当其冲。设想,如果我们现如今仍然还是在使用当年的那只漏桶从井里面打水,能够会有今天物质的极大丰富吗?能够像今天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吗?归根结底说起来,“勤俭”二字,毕竟放在前面的还是一个“勤”字,勤就是“开源”,勤就是创造财富。像那位年轻的朋友所说:“财富是靠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点滴节俭的行为积攒起来的。”只有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我们才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用勤“开源”,用俭“节流”,是为了让我们辛勤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不要被轻易地流失掉,其目的说到底,仍然还是要把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如今,我们的社会财富增加了,物质供应丰富了,我们可以吃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好一些,穿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漂亮一些,可以更大方的去开销,这正是我们不断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目的,也正是我们不断构建美好生活的意义所在。联想起现如今社会上纷纷提倡的“光盘行动”,就像前面那位年轻的朋友所说:“吃光了便是‘消费’;没有吃完那才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