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天必修课——鳞光片羽说晚报》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阅读淄博晚报的历程,从慢慢的接触中了解到了淄博晚报给予的温暖,不妨来看看吧。
虽然单位有《淄博晚报》,但报纸却是下午送到,因此每天登录淄博新闻网浏览《淄博晚报》就是我的必修课。而且这必修课是倒着读的,就是从最后一版往前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副刊一般都排在后面。单位从国家级到市级报纸订了十多种,但没有副刊的报纸我连看都不看。报纸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载体,没有副刊,报纸只能是“折翼天使”。失去了兼容并包,哪里会办出迷人的报纸。你不要觉得我这说法偏颇,国内叫得响的报纸,副刊都办的风生水起,引人入胜。
说起系统读淄博晚报,我是从1995年8月开始的——那时,我毕业来到淄博百货大楼工作。百货大楼的工作特点是天天上班,但上半天休半天,这样独自一人的我自然就有大把的时间读书看报,很快张店大大小小的书店我就转了个遍,新华书店自不必说,报刊批发市场的农读书店、共青团路的文友书店都是我爱去的书店。而且在寻找书店的过程中我“相中”了好几个阅报栏,在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阅报栏便是我的最爱。至今我都对三大阅报栏记忆犹新:百货大楼东去不远,就是邮电大楼,那里的阅报栏有十来种报纸可读;百货大楼西去不远便是山东工程学院,大学校园里的阅报栏容量更大,报纸种类自然也更多;百货大楼往北便是淄博日报社大楼,门前的阅报栏虽然只有日报和晚报,但每天更新,也很值得流连。淄博日报社往东一拐,就是淄博十八中,因了赵树理校长的乡党之谊,十八中的报刊更是任我遨游。
回到临淄后,很快我就找到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康平文化宫,里面有一个报刊阅览室和图书借阅室,因为阅览室只在晚上开发,所以每天晚上骑自行车跑三四里路去阅览室又成了我的必选项。面对阅览室近百种报刊杂志,我最先看的依然是《淄博晚报》。
那时我虽然也写稿,却从未想过发人情稿、关系稿,所以即使报社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即使同事和朋友要给我介绍晚报的编辑认识,但我一直也没与晚报人有过多少交集。直到2004年一个冬日,已在不少报刊发表过诗歌的我才见到了晚报副总编辑、诗人郝永勃,那天与郝总和李光贞编辑相谈甚欢,让我在寒冷彻骨中感受到了温暖。之后晚报发表了我几首诗。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若论数量,淄博晚报是发表我作品最多的报纸之一。2015年1月和2月,我还在晚报“专栏作家”版发了一个小系列。
爱好文学,自然少不了参加一些文学赛事,但所获多为优秀奖,至多三等奖,以至于有文友打趣说,你别光优秀啊,得个一等奖啊!世上的事有时真是说来就来,文友这话说了不到一年,我竟连获了2个一等奖,其中就有晚报“师恩难忘”征文一等奖。
如今,晚报即将迎来25岁生日,相信晚报向前追求的步伐会更加自信和铿锵有力,而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注定会一路文学下去。有些习惯注定是一辈子的事,比如每天登录淄博新闻网浏览晚报。在与晚报一路同行的日子里有些人也注定会让我记一辈子,比如郝永勃,虽然我们个人的交际很少很少。
作者|李玉国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