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淄博晚报> 我心灵的家园》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一路的阅读 《淄博晚报》中不断的感受到其中的成长与变化,一路的历程,也使得作者对其赋予厚重的期望。不妨来看看。
《淄博晚报》自创刊以来,已走过了25个不凡岁月。在9100多个艳阳朗月的时日里,我与“晚报”缔结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不解情缘。每天我都立于楼洞门前专门静候送报人为我传递精神圣餐。因为她是激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和退休生活的心灵家园。
百看不厌的《淄博晚报》,每天都让我从中瞩目文明淄博、大美淄博、创新淄博、幸福淄博的惊艳巨变;其之弘扬齐文化、传承蒲文化的“人文版”,唤我穿越历史烟云,引我仰望苍穹之邈,进而让我领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她那助农解困、与民心连,自始至终帮助山区民众大力推销果蔬的热血践行,让我聆听到了“群众的事无小事”的大爱旋律,将我带入了“晨昏忧乐每相亲,胸次全无一点尘”的境界;还有那一年一度举办的衔古含今、荡气回肠的读书节盛会,一次次至明至理、沁人心脾的读书讲座,更是令我领悟了“有功夫读书,谓之福”的真谛,亦为文化自信的淄博而深感自豪与骄傲;尤值一提的是“青年文萃”、“诗意淄博”等栏目,无论是“人生华妙,世相纷披的散文、随笔”,还是“情辉柔曼,风韵独具的诗词,以及思想深厚、熔冶真谛的评论”(韩青语),无不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多家晚报。她不仅集结了一大批老中青文学创作群体,而且还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走出淄博,走向世界,踏上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新远征,为繁荣绚丽多姿的淄博文苑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淄博晚报》(副刊)的这一优势及其为文为人的真诚与品格,在我心目中,可堪称为孝妇河畔的《山东文学》微型版!
“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晚报没有忘记我们这一代上山下乡的淄博籍知青,特意为我们开辟了《那村,那人,那时代》专栏。我是1965年山东八大城市首批赴青海兵团屯垦戍边的淄博青年。星转斗移,岁转四季,当年风华正茂、曾经昆仑的我们,而今皆已步入了鬓染银霜的“丈国之年”。有道是:六十看年,七十看月,八十看日,九十看时,这些俗成约定,正应验了“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然而,人之今生必有梦,即人的一生总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在晚报专栏的感召下,我决志踢开年迈且又动过四次手术的羁绊,誓做新时代的“失之桑榆,得之东隅”的年轻人,强忍着病痛在相继出版了《淦河人梦歌》和《时代范儿》两部长篇小说之后,又主编印刷了以《梦萦昆仑》为题的青海建设兵团战友文学集和影照集。是晚报给了我鞭策和力量,助我替广大战友圆了“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共鸣之梦。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在此,我衷心祝愿《淄博晚报》以“真实感动生活”的办报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宣传淄博,建设淄博续写辉煌。
作者|孙业民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