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前后:水中分娩

浏览 11

  “离开产床,走入水中”是新妈妈自己选择的生产方式,她们理解的水中分娩是:自由体位、水中减痛、会阴不侧切,以及婴儿离开“水环境”。

  据现有资料记载,早在1803年法国就出生了第一个水中婴儿。当时是因为准妈妈感到精疲力竭而走进热水浴盆中,想放松一下,结果宝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专家开始水中分娩的试验,早期的“水中分娩”多半都是在海水中诞生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人在海水中顺利地生下了婴儿。而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首家水中分娩中心成立,自此之后,估计美国有6000名婴儿在水中出生。有条件进行水中分娩的医院也从1995年的110家发展到最近的150家。

  “水中分娩”的优势和风险并存

  产妇喜欢并选择“水中分娩”是有原因的。水中分娩时产妇躺在循环池中,水温保持在36℃至37℃,而环境温度为26℃。避免产妇感染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换几次水。因此,作为分娩场所的浴缸就必须量身定做,消毒、恒温设施的要求更为精密。在医生及助产士的照顾下,泡在温水里人的身心一般会比较镇静放松,从而促进产妇宫颈扩张,有助于调动产妇身体的自然节律。由于阵痛,体内产生的引起血压升高、产程延长的应激激素分泌就会减少。水的浮力让人肌肉松弛,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于子宫收缩,这些都可加速产程,缩短生宝宝的时间。另外,在水中活动也比在产床上自如,采取一些不同的姿势帮助骨盆松弛,盆底肌肉放松,促进宫颈扩张,让胎儿更容易通过产道。对于新生儿来说,水中的状态与在母体内泡在羊水里的感觉很类似,可以形成感觉的过渡,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孩子一出生就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而产妇在水中分娩,孩子便有一个缓冲过程。另外水中分娩的时间较短,能减少对母亲的伤害和婴儿缺氧的危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