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切脉”的原理
对于悬丝切脉的传说,窃以为在避讳森严的古代是较有可能实际存在的,但从文献记载之寡及后来并未成为中医诊脉的主式来看,“牵线搭脉”更多则是个别医师在特定情势下的特殊取巧之为,故其在学术抑或实践上都无多少实际意义存在。 ...
阅读:8次 | 望闻问切
-
中医脉搏频率高与糖尿病的关系
中国一直有把脉诊病的传统。英国路透社近日的一项报道,又为这种传统提供了新的佐证:脉搏跳动的快慢可以预知健康的走势。脉搏跳动太快的人,今后肥胖或患糖尿病的几率都会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最新一期的《高血压研究》杂志上。 日本科学家针对脉搏...
阅读:10次 | 望闻问切
-
【中医】博涉知病 多诊识脉 屡用达药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千变万化,初上临床或从事临床不久的医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病症,往往感到茫无头绪,手足无措。特别是遇到中医书上所说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和...
阅读:8次 | 望闻问切
-
中医四诊―切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
阅读:10次 | 望闻问切
-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
阅读:6次 | 望闻问切
-
水平有高低 慧眼识中医
第一招:医生看诊,问诊是否仔细 中医靠观察体会来推演疾病的进展及诊断,因此好大夫多半会悉心问诊,反复推敲致病原因。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4步骤。而只把脉不问诊,或是单看诊不把脉,3分钟看诊的绝非你要找的人。 ...
阅读:7次 | 望闻问切
-
切诊之脉诊详解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
阅读:6次 | 望闻问切
-
医生问诊 要把患者当自家人
聊天化解患者紧张情绪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两种手段能治病:一是用药,二是语言。”金铭已经当了16年的大夫了,在多年的问诊经历中他发现,医生的语言、表情、姿态在医患沟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医生在听取患者描述...
阅读:12次 | 望闻问切
-
中医正常脉象面面关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
阅读:10次 | 望闻问切
-
疫苗与悬丝诊脉
最近突然惶恐着要打乙肝疫苗——想不到的时候也就那么安安稳稳地过来了,一旦提起来倒像有千斤重;顿时觉得刻不容缓,生活重心都移到这上面来了,仿佛再没有其他的事情,见缝插针地去医院。妈也在那头隔三差五地催,气氛一下子就吊起...
阅读:8次 | 望闻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