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医诊断系统的研究思路探讨 中医中药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浏览 5

  【摘要】对计算机中医诊断系统的客观化研究进行探讨,提出拓展中医诊断体系,开展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是  关键词计算机中医诊断客观化  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引进中医界后,逐渐建立了中医临床诊断系统、专家诊疗系统,同时计算机与正在发展中的诊治仪器,如脉象仪、舌像仪、声谱分析仪、经穴分析仪等相结合,对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起到  总体来说,中医诊断的现代化研究至今仍未取得重  1拓展中医诊断体系,开展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是前提  中医诊断方法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通过四诊观察患者的表象特征的微小变化,推测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中医诊断学与现代医学相比发展缓慢,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应在保留原有望、闻、问、切诊法的基础上,借助传统医学中的整体观念,结合现代全息论思想,拓展中医诊断方法,如五轮诊法、鼻诊、唇诊、腹诊、四肢诊法、腧穴诊法等,来丰富中医诊断学内容。通过多种诊断方法,对人体可测的表象特征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宏观、整体、功能层次上把握和描述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从而客观地反映脏腑内部的病理变化。  中医辨证的依据是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者的个人经验、诊法技巧、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主观性较强,可重复性差,往往造成临床症状、体征判别的不一致。因此,中医学诊断内容除了要有外观的症状描述,还应该具备客观的定量指标显示,做到症状量化[1]。可以应用流行病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原理和方法开展文献、医家及患者群体3个层次的广范围调查,从中分析和把握中医诊断指征的内涵和分布规律。  拓展中医诊断体系,开展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是整个中医辨证体系标准化、客观化的前提。诊断学作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桥梁,要在理论层次上达到时代科学研究的水平,开辟中医学的纵深发展与横向结合的研究思路,将时代医学引入到新中医发展的轨道上来。

  2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是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但其理论模式和表达方式一直沿用《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亟需继承上的创新,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架构和思维模式与计算机的基础架构和运算方式有相似之处,在保持中医学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借助计算机数字语言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解构和重建,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探索[2]。  要建立符合中医诊断本质特点的计算机诊断系统,就必须对中医理论进行成功、准确的破译,把握中医理论或表述背后所蕴藏的经验事实或规律,通过建立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和具有公理化的数字模型来实现,即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它包括两方面含义:(1)数字化,指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部分(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按照其本身的含义进行二进制数字编码;(2)模型,指根据中医原理或规律,建立一定的运算规则,利用这些运算规则可以模拟中医基础理论和逻辑内涵,形成可资检验的具有严格逻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2]。  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将是中医基础理论系统量化研究的新途径,只有建立了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后,才有可能将中医药学的其他理论进行数字化,包括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的数字化,从而建立中医学各科计算机专家诊疗系统,计算机诊疗系统“思考”的将不是概率而真正成为中医理论的“理、法、方、药”,将真正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3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是关键  中医计算机诊断系统的现代化研究,是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新的传感器和非线性信息处理方法手段的涌现,有关舌象信息、脉象信息获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兴起的神经网络理论是一门研究模拟人脑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功能的学科,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性在自我学习、联想记忆及其他智能处理方面,为解决计算机诊断系统的经验习得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技术[3]。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学和相关技术,开展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有利于从根本上来研究探讨中医学对人的生物社会属性的论述,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电磁学及天文学不仅有助于从人体的内部来研究生理、病理变化,而且有助于从外部来研究人的社会属性,即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  中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世界所瞩目。但由于中医在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因此,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系统地开展中医诊断的现代化研究,是实现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朱崇田,吴承玉.诊断客观化的研究思路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60-561.  2秦建增,陈宝田.中医阴阳数字模型.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33.  3胡镜清,赖世隆.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353-355.  (编辑小南)

  作者单位:130041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科(△中医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