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炳奎治疗肺癌的验案举隅

浏览 14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分获国家级、部院科技成果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137篇。擅长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研制国家新药“益肺清化膏”、“益肺清化颗粒”及院内制剂“肺瘤平膏”等系列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朴炳奎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已逾50载,熟谙医理药性,擅长肿瘤(尤其是肺癌)的综合防治。笔者现将其治疗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探本求源发微病机朴炳奎认为,肺癌病机错综复杂,常易出现虚实相兼证候,虽以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肺系症状为临床表现,然其发生却根于五脏虚损。在病因病机研究中,他注重整体观,并强调正气内虚,毒伤肺络,痰瘀内蕴之间的因果关系。肺癌发病以虚为本尽管目前许多学者对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有不同认识,但不外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积两个方面。朴炳奎认为,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是因虚而致病,因虚而致实。早期的虚多见气阴两虚,晚期多为阴虚内热或阴阳两虚;局部的实可为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不同的病理变化;虽病位在肺,却与脾、肾功能密切相关。致病因素癌毒为先朴炳奎说,烟毒是肺癌重要的致病因素。烟毒辛燥,可直损肺络,耗气伤阴。烟毒入络,气血瘀滞,败坏络体。若正虚不制,败络化毒,络毒亢变,则亢害无制,化生新络。新生之络亦即络毒蕴结之处,络毒亢变,随络流溢,内伤脏腑,外达肢节;损伤脏腑,败坏形体经脉,构成恶性病理循环。烟毒损络,痰瘀阻络则肺胀、喘满,毒瘀化火,灼伤血络则咳嗽咳血;晚期正气衰惫,毒随络流,移至他脏,则变证丛生。故此,外受毒邪,毒损肺络可谓肺癌形成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导致病情演变的重要因素。总之,他认为肺癌的发生总由正气不足,外邪入中,阴阳失和,痰凝毒聚而成。其病机关键为痰瘀互结,毒损肺络。随证择法综合施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中医治疗肺癌已经形成了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多种手段。近年来,基于正气内虚为恶性肿瘤重要发病基础的共识,朴炳奎经过反复探索、总结思考,提出了“肺癌是多种因素夹杂致病的慢性疾患,应当随证择法、综合施治,扶正培本应贯穿治疗始终”的学术思想。治病求本培土生金“治病求本”历来是中医临床的精髓、核心。求本主要指的是治疗要直中病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辨证论治,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机,为用药提供依据。治病求本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分析,归纳、总结、推断,明辨病机性质。只有抓住病机,才能抓住病变的实质,治病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直中病所。朴炳奎认为,肺癌早期病在肺脾,这一阶段,多选用可入肺、脾两经,具有滋肺阴补脾气功效的药物为底方,如沙参、麦冬、白术、山药、薏仁、黄芪、茯苓等,也是遵循“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的治则。为使补而不滞,可在上方中加入白蔻仁、砂仁等芳香醒脾之药,既助脾之运化,又符合脾喜燥恶湿的特性。晚期多为肺、脾、肾虚,根据金水相生的治则,可加用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益智仁、肉桂等益肾温阳之药。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上举”之意。可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以人为本权衡攻补“因人而宜”作为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的不同,辨证论治随以机动,因人而异。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既有正虚——气阴两虚,又有邪实——瘀毒内侵;在治疗时既要重视攻邪,解毒抗癌消灭肿瘤,又要重视扶正,益气养阴提高抗癌能力,故应灵活掌握“邪祛则正安”和“养正积自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朴炳奎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特色并不在于直接攻伐肿瘤,扶正与解毒抗癌并非矛盾,“养正积自除”,殊途同归。现代药理学研究业已证实这一观点,部分益气扶正药,如黄芪、人参等提取成分,可通过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抗癌消瘤的目的。当然,在运用中药治疗肺癌时还需重视病人的特殊性,必须仔细分辨阴、阳、气、血孰盛孰衰,不可妄加补益;他还反复强调,扶正与祛邪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应根据具体病情,或补中有泄,或攻中寓补,或攻补兼施,因人因时而异;只有将扶正与祛邪有机地结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验案举隅李某,男,64岁,2002年4月26日初诊。主诉:阵发刺激性呛咳、痰中带血1月余。2002年3月17日患者因感冒后诱发阵发刺激性呛咳,胸闷,咯吐血丝黏痰,在北京某医院胸片及CT提示“左肺上叶占位病变,肿块大小1.5厘米×2.2厘米”。4月3日在某综合医院痰涂片报告:“发现腺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好。”支气管镜检未见癌细胞。临床诊断左肺腺癌(T1N0M0),因患者拒绝手术及放化疗,故来就治。刻诊:述在当地医院经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减轻,仍感胸闷,左侧胸痛,咯少量血丝黏痰,乏力,纳差,失眠,便干,咽干,手足心发热,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滑,尺脉重按无力。辨证:气阴两虚,痰瘀胶结,毒损肺络。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痰化瘀。处方:全瓜蒌1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20克,海蛤壳15克,黄芪30克,沙参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白术15克,山药12克,肉苁蓉15克,女贞子15克,当归15克,炒三仙30克,白豆蔻5克,仙鹤草15克,侧柏炭15克,甘草10克。上方服15剂后患者精神较前好转,某次咳嗽时咯吐较多黏痰,随后痰量明显减少,胸闷,胸痛,乏力,咽干,手足心发热明显减轻,惟时有咳嗽,咯痰偶见血丝,仍乏力,汗多,失眠,纳少,舌质暗淡,舌苔略厚,脉沉滑。仍遵前法。处方:黄芪40克,沙参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20克,仙鹤草15克,侧柏炭15克,僵蚕15克,白英15克,蛇莓15克,莪术9克,土茯苓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炒三仙30克,甘草10克。此方连服20余剂,并配服益肺清化膏15克/次,3次/天;西黄解毒胶囊2粒/次,3次/日,交替服用。服药至2002年6月3日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纳食转佳,咳嗽基本消失,偶尔咳嗽时咯痰未见血丝,仍时感胸痛憋闷,失眠,乏力,大便干,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15克,山药12克,草河车15克,蛇莓15克,八月扎15克,枳壳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薏仁15克,益智仁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土茯苓15克,猪苓15克,炒三仙30克,甘草10克。此方略做加减,连服数月,诸症消失,后改服上述成药。带瘤生存至2010年1月失访。按语:此例肺癌患者因拒绝手术及放化疗,故求中医药综合治疗。该患虽是老年患者,但病理分化较好,临床表现以本虚之症为多,标实尚不明显,因此在治疗中当遵循“养正积自消”的观点,多应用益气养阴、健脾益肾之剂,同时也不应忽视解毒抗癌治疗本病(选用中成药益肺清化膏和西黄解毒胶囊)。三诊时伍用菟丝子、枸杞等补肾中药,意取上病下治,金水相生,水盛则火治,土旺则金生,肺得濡润,治节有权。服药数月后其肺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后服用中成药继续治疗,带瘤生存近8载。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