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术后疼痛(阳虚湿盛)方药

浏览 7

梅某,女,32岁。2014年6月来诊。病人因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痛2月余无好转,住院期间病房给予清热利湿院内制剂外洗,局部八髎穴、长强针刺均无明显效果。查体见,病人肥胖,倦怠乏力,小腹胀,下肢怕凉,舌胖大且淡润,齿痕明显,苔腻,脉沉弦滑无力。 诊断:肛肠病术后疼痛(阳虚湿盛)。 方药:通阳化湿,活血止痛:厚朴30g,白芍50g,元胡15g,桂枝15g,小茴香20g,黑附子15g,没药20g,炮姜25g,肉桂15g,茯苓30g,砂仁20g,肉苁蓉30g,炙甘草20g。4服。水煎服;并予针刺合谷,太冲,阴陵泉,丰隆,次髎穴1次。 4日后疼痛缓解,原方带药7服。后电话回访已痊愈。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微创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仍然有大部分病人出现术后局部水肿、疼痛、出血等症状。此例患者就是典型的术后疼痛。此例病人一派阳气不足、湿气不化表象,故以通阳利湿为大法。君以附子、炮姜、肉桂、通行阳气;臣以茯苓、厚朴、砂仁淡渗利湿;元胡、小茴香、没药通络止痛;虽有湿气,但是阳药化湿恐伤阴液,故而加入反佐药白芍敛阴止痛,且可利湿;桂枝通行阴阳;肉苁蓉助阳通便,防止大便干结诱发疼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灸处方以利湿止痛为主,合谷、太冲、四关穴,理气止痛;丰隆穴为祛痰要穴,配合阴陵泉利湿,二穴合用使湿邪外达;局部取次髎穴,既可利湿,又可止痛。4日之后,效如桴鼓。(王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