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浏览 9

王玉英教授认为,老年性口干症虽表现为口腔干燥,但实质却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主要分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由水液代谢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涉及肝、肾、脾、胃;实证为病理产物阻塞水道,主要涉及痰饮瘀血,导致津液的输布异常、口腔失于滋养。治疗上应从整体辨证出发,以求恢复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具体的治疗思路包括养血滋阴、补益肝肾,调和气血、补益脾胃,化痰除瘀、扶正祛邪,在治疗老年性口干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口腔干燥症并非独立性疾病,而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口腔症状。其发病原因虽可涉及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药源性致病等原因,但仍有部分老年性口干症患者无法探究其病因,最终导致口腔涎腺分泌减少而致唾液减少,形成口腔干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日渐加剧,罹患口干症的患者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常为此苦恼不已。现代医学对此病多采用对症或对因治疗,疗效不慎理想。此病归属于中医“燥证”,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是北京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笔者在随导师临床伺诊中发现老师通过辨证治疗老年性口干症,疗效显著。现将王教授治疗老年口干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王教授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老年性口干症以实火所致者并不多见,所以使用清火的药物治疗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长期清火反而会进一步导致阴液的损伤,加剧病情,故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1 养血滋阴、补益肝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表明人到老年,多有肾虚。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虚少,一方面肾脏代谢水液功能减退,另一方面导致肾阴亏虚,肝肾同源,可致肝肾之阴乏源; 肝肾两脏阴液不足,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有余的阴虚内热的病理状态,虚火上炎,灼伤津液,不能滋养经络九窍,而致口腔干燥。治以补益肝肾,养血滋阴,方选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六味方中熟地可补肾水,山萸肉温补肝经,丹皮清泻肝火,茯苓健脾利湿,山药温补脾经,全方共奏滋阴补肾之效。老年患者多数兼有阳虚,若一味采取补阴药,常难奏效,根据阴阳互根互用,故于养阴中加入益气温阳药,如黄芪、制附子等,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若阴虚内热津液被烁血瘀,故应当在方中酌加少许化瘀之品,如牛膝、红花、丹参等,可使补阴而不碍血、活血而不伤阴。若心中烦热,可酌加泻心火之黄连、黄芩; 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证属阴血亏虚者可加阿胶、芍药滋阴养血;伴有肝郁者加柴胡、合欢皮等。

病例 1:

  初诊: 患者,女,53 岁,2015 年 6 月 2 如来诊。诉停经 1 年半,口干、口中灼热 1 年,口中无异味,饮水后不缓解,影响日常进食,曾就诊于各大医院,检查未见异常,遂来就诊。眠差易醒,烦躁易怒,夜尿多,大便 1 ~ 2 次/ d,血糖正常,血脂高,高血压,血压最高达 170 /90 mm Hg,舌红苔白干,间有裂纹,脉沉。   诊断:灼口综合征; 辨证: 肝肾阴虚火旺,气阴两伤;   治则:养阴益肾,养血疏肝。   处方:生地 20 g,山药 30 g,山萸肉 20 g,茯苓 30g,丹皮 9 g,栀子 10 g,当归 12 g,川芎 10 g,炒白术12 g,赤芍 6 g,白芍 6 g,陈皮 12 g,醋柴胡 9 g,酸枣仁 30 g,柏子仁 12 g,天麻 30 g,钩藤 12 g,僵蚕 15g,蝉蜕 10 g,生甘草 6 g,水煎服,日 1 剂,7 剂。   二诊:2015 年 6 月 23 日,服药后睡眠好转,少许烦躁,口干,但不似之前灼痛,仍夜尿频多,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舌红苔白干,间有裂纹,脉沉。在上方中加女贞子 15 g,旱莲草 15 g,黄芪 15g,再服 7 剂。   三诊:2015 年 7 月 7 日,睡眠好转,每晚能睡 5~ 6 h,仍有口干,口中灼痛感已减轻,少许烦躁。上方基础上加桃仁 10 g,丹参 15 g,增强活血之功。   四诊:2015 年 7 月 25 日,情绪好转,睡眠尚可,口干灼痛症状明显好转,血压维持正常,纳食较佳,二便调。方中去天麻、钩藤、僵蚕、蝉蜕,酌加天花粉 12 g,莲子心6 g,继服7 剂。此后患者间断服药1月余,口干症状大为好转。   按:此例患者,正值人生更年期,肾精亏虚,天癸渐竭,阴血化源不足,必致肾阴虚,阴虚内热消烁津液,加之气郁化火,进一步酌耗津液,津不能上承则发为口干灼痛甚,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全方以滋阴补肾为主,因患者间夹气郁化火伤阴,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而致失眠,故方中加入疏肝泻火及镇静安神之品。二诊时患者的睡眠有所改善,口干灼痛症状稍有好转,仍有肾虚表现,在原方中加入女贞子及旱莲草以增强滋阴补肾的功效; 因阴损必及阳,故当酌加生黄芪,寓意 “阳中求阴”。三诊时口干灼热痛较前减轻,在原方基础上酌加入桃仁、丹参,活血化瘀,有利于阴液上承于口。四诊时患者的睡眠改善,故方中去有镇静之效的天麻、钩藤、僵蚕、蝉蜕,加入生津清热之功的花粉、莲子心。以此养阴益肾、养血疏肝之法再次治疗 1 月余,口干灼痛症状好转。

2 补中益气、调理脾胃

  王教授认为,口干症虽涉及数个脏腑功能失调,但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病因。唾液乃口津,源于津血,有濡养和滋润口舌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 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运化水谷精气。脾胃运化健旺,津液的化生就充盛; 脾胃运化无力,则津液化生障碍,导致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脾主升清在“脾气散精”中起关键作用,脾气亏虚则脾主升清功能受阻,脾不散精,津不上承,最终导致老年口干症。治以健脾益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化裁。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生甘草以健脾益气,同时甘草调和诸药; 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木香、砂仁、豆蔻理气畅中。可加山药助君药以健脾益气; 加入生黄芪,以益气固表,补气养血; 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加地骨皮、丹皮; 耳鸣眼花加菊花、枸杞子; 腰膝酸软加山茱萸、菟丝子; 大便干结加生地、麦冬等。

病例 2:

  初诊:患者,女,69 岁,2013 年 12 月 21日就诊。诉口干伴有舌痛 3 月余,患者有“浅表性胃炎”病史,平日里饮食稍有不慎则会出现胃脘饱胀、烧心不适感。近 3 月来出现口干,伴有舌痛,睡眠不实,梦多,出汗多等症状,大便稀溏,1 ~ 2 次/ d。血压正常,血脂偏高,血糖值为临界。舌质红,舌面可见有裂纹,薄苔而干,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口干症。证属脾胃气虚。 拟法益气、健脾。   处方:生黄芪 20 g,木香 9 g,砂仁 10 g,太子参15 g,生白术 9 g,茯苓 12 g,山药 30 g,芡实 12 g,麦冬 15 g,柏子仁 15 g,酸枣仁 30 g,鸡内金 30 g,焦三仙各 10 g,枳壳 12 g,生甘草 6 g。7 剂,水煎服,1剂/ d。   二诊:2013 年 12 月 28 日。服药后口干舌痛症状略减,饮食睡眠症状改善,大便调畅,舌面有少量薄苔。上方基础上加鸡屎藤 20 g,又服 7 剂。   三诊:2014 年 1 月 15 日。患者自诉服药后仅有口干,已无舌痛,食欲增加,睡眠尚可,汗出症状减轻。建议患者继续服药半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患者之前罹患胃病,脾胃功能虚弱,纳运乏力,一则津液生化不足、二则水液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口中失滋,而致口干、舌痛。患者气血虚弱,固表之力减退,故患者汗多; 饮食乏味及大便溏均为脾胃虚弱表现。舌质红有裂纹,无苔而干,脉细弦均是津液乏源之象。治宜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配以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二诊时症状已减轻大半,继续以此思路治疗,方中加入鸡屎藤增强健脾益气功效。全方补中气,益脾胃,使津液得化,则口干症状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