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分型外治

浏览 8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外感六淫均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致泄泻。本病四季皆有,秋季多发,2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发病后易耗伤气液,重症可伤阴损阳,产生危笃之变。由于小儿多畏服药,故外治法有特殊的价值。外治选用的部位有脐中、腹部和足心。脐中为神阙穴,任脉之要穴。与督脉之命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用药敷脐,可通过调整任督来调整肠胃功能。达到止泻的目的。足心为涌泉穴。据《针灸大成》记载,此穴为少阴肾经所出。可治“肠辟”、“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诸症。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辨证是取效的重要关键,故临床务须详审。将外治法应用于临床,除严重者要配合内服药外,一般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一、脾虚型: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夹有奶塑或食物残渣,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治宜健脾燥湿。方药:苍术、肉桂各等份,研末。用酒调和封脐。24小时换药1次。

病例:李某,女,1岁。因反复解水样便1周来诊。症见:食后则泻,淡而不臭,时轻时重,小便短少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证属脾胃虚弱,湿邪内注。治以健脾燥湿。用上方治疗。3日后诸症悉减,继行1周而痊愈。

二、湿热型: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腹部时感疼痛,肛门灼热发红,食欲不振,肢体倦怠,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深紫,治宜清热利湿。方药:苍术、苦参,共研末。热重者以1:3配合,湿重者3:1配合,米醋调敷两足心。外用纱布扎裹。4~12小时换药1次。

病例:赵某,男,2岁。症见蛋花样水便,日行5-8次,大便黄褐臭秽,腹痛,发热38.5度,烦躁不安,伴有呕吐、口渴,苔黄而腻,指纹深紫,证属湿热,乱于肠胃,热重于湿。予苦参与苍术以3:1配合。5小时换药1次,次日诸症渐退,体温降至37度,续行上法5日而愈。

三、风寒型:泄泻清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等表症。舌苔白腻,脉浮或濡,指纹色红。治宜疏表化湿。方药:苍术、藁本,共研未,以2:1配合。取适量酒调和,纳脐中令满。外以纱布覆盖。24小时换药1次,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换药间隔时间。

病例:范某,男,3岁。患儿食凉饮冷,夜间受凉,晨起即腹痛而泻,清稀如注。每日5-7次,鼻流轻涕,微有咳嗽,舌苔白,脉深紧,证属风寒外束,寒湿内蕴,药后6小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便亦渐稠,继行上方2次而愈。

四、伤食型: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暖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化滞。方药:苍术、吴茱萸各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未,每次用药1.5克,调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病例:于某,女,2岁。患儿因饮食不节,半夜腹痛剧烈,且吐且泻,泄泻4-5次,粪便酸臭,腹部胀满副按,苔厚,脉滑实,指纹紫,证属伤食,宜消食化滞,用上方2小时后,腹中雷鸣,随即畅泻1次,并嘱家长严格控制其饮食,2日后泻止,诸症悉退。

临床观察,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除脾虚型外,一般发病在1周内者,疗效颇称满意。脾虚泄泻,往往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时发时止,但只要控制患儿的饮食,再用外治法治之,效果亦理想。

苍术辛香理气,燥湿健脾,易人肌腠,故为外治泄泻之主药,配合补火生土之肉桂,暖脾胃,鼓舞中阻,用治脾虚泄泻;配能去风湿。止泄泻的藁本。用治风寒泄泻;配清湿热止泻痢之苦参。用治湿热泻;配吴茱萸、丁香、胡椒外用消食化滞极妙。外用比内服更稳健可靠,苍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务须选择或新而气味芳烈者,否则就会影响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