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中医烙法的详细操作程序

浏览 7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治咽中肿垂物不得食方,先以竹筒内口中,热烙铁从竹中拄之,不过数度愈。” “肿垂物”即指肥大的扁桃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记载:“凡喉痹、乳蛾不针烙,此皆非法”,说明五百多年前已明确的记述了应用针烙方法治疗乳蛾。清代乾隆年间名著《咽喉经验秘传》中有烙法治疗乳蛾的记载:“年小者用大针,年大者用火针或刮去下烙。”说明其烙具为针型。同治七年(1868年)金德鑑所著《焦氏喉科枕秘》中记载:“烙铁用纹银打茶匙样、用陈艾包烙铁,外以棉花包住蘸桐油,灯上烧尽无烟,搁在灯上,取圈撑住口,令人扶住,捺定舌根,使人刮净烙铁看真患处,连烙一烙即出,不可缓慢,恐伤犯帝丁(悬雍垂)。”说明所用烙具为匙形,名谓烙铁,与现代所使用烙具形状接近。近年来,我们研究应用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方法简便,效果较好,易于在社区和基层推广使用。 中医烙法的适应症 1.扁桃体有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史。 2.扁桃体肥大,刺激性咳嗽,发生咽部堵塞感,呼吸,吞咽障碍,睡眠时打鼾等机械性症状。 3.咽部不适,灼热感,口臭或咽部微痛。 4.扁桃体切除术后部分扁桃体组织残留。 5.扁桃体临近器官疾病,如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等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者。 6.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病及肝脏病等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7.年龄过高,体质过差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烙法的操作程序 病人面对施烙者,端坐张口,施烙者左手执握压舌板,将舌压下,使扁桃体充分暴露,不需要麻醉即可施烙。 施烙前先按照扁桃体的肥大程度选择大小烙铁3~4支,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烙铁烧红后,取一支烙铁蘸上芝麻油,趁着烙铁在芝麻油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迅速地进入口腔至咽部,令患者发长音“啊”,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烙铁在酒精灯上烧红的温度为500℃~600℃,烙铁蘸芝麻油吼得温度迅速下降至120℃~150℃,若时间延迟,温度骤降,起不到烧烙作用。 施烙时当听到烙铁唠叨扁桃体发出“嗞啦”声音后立即取下,不宜停留。一支烙铁施烙变冷后,温度下降,所蘸芝麻油已燃尽。因此,不宜再用,必须另换一支,同样方法再烙。以3~4支烙铁轮流使用,在施烙时让病人发“啊”音,能使患者软腭抬高,咽腔扩大,即能看清扁桃体,方可施烙,避免误烙他处,又能将油烟吐出,防止呛咳。 芝麻油能防止烙铁粘连组织,取下烙铁时不致撕裂组织发生疼痛,并有润泽烙铁其保护作用。 烙法的机理与效果 临床上应用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过程中,施烙部位在扁桃体游离区内时,病人没有疼痛感觉,当烙至扁桃体中间区域时,部分病人感觉轻微疼痛外,大多数病人仍无疼痛,随着烧烙组织层次的加深,痛感渐趋明显,烧烙附着区时,病人感觉疼痛较为显著,但大多为向耳部放射痛。临床上表现的这种现象与本研究所提的扁桃体神经分布规律相吻合。 扁桃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位于上呼吸道的“咽喉要道”,其基本功能为产生抗体,通常被认为是抵御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咽部淋巴组织与鼻、鼻窦和喉的淋巴网络密切相连,在生理功能上可视为一整体单位。在这一淋巴组织系统中,腭扁桃体的体积最大,故通常以其生理功能作为代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现代认为扁桃体是中枢免疫器官,扁桃体除了产生抗体外,还具有捕获微生物信息,产生信使淋巴细胞的作用。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各淋巴器官,以动员全身的防御功能。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免疫系统失衡,扁桃体局部抵抗能力下降,对侵入体内的致病菌不能有效清除。临床上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以往常常以手术摘除为主,目前仍有1/16000的死亡率,而且其代价是患者失去了扁桃体这个调动全身防御功能的免疫器官,且手术禁忌症多,有些患者不能耐受。 中医烙法治疗,烙具只烧烙扁桃体表面,不插入扁桃体内,因此,隐窝不会被造成粘连闭锁,烙后扁桃体白膜脱落后,隐窝开口清晰可见,经多次烧烙,扁桃体逐渐变小,隐窝变短,有利于隐窝内容物的排出。扁桃体变小,改善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各种机械症状,隐窝变短,可减轻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次数,乃至消除所有症状,得以治愈。慢性炎性病变使扁桃体上皮发生进行性破坏,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因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免疫保护作用,而细菌、病毒等物质却可顺利通过化生性上皮,向上皮下淋巴组织侵犯。反复的扁桃体炎症导致隐窝壁普遍增厚,抗生素等药物不易进入隐窝,造成长期的慢性炎症或周围炎,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对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多中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科学评价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20例确诊为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进行中医烙法治疗。经一年以上随访观察,中医烙法总有效率约为95%,一年内复发率为3.03%。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可达到消除炎症,又可保留其免疫功能。且治疗过程中不需麻醉,几乎无疼痛,治疗后局部反应较轻,几乎无复发,许多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和患儿尤其使用之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