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 治以安神解郁疏肝补肾

浏览 7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习惯的转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据统计,我国女性更年期年龄从45岁开始到55岁左右,个别早的可提前到35岁,晚的到62岁。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的症状,如月经紊乱、面色潮红、烘热出汗、心烦心悸、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健忘焦虑、抑郁多虑、情绪不稳、食欲不振、面肢浮肿等一系列表现,约75%更年期妇女可有上述一类症状及不适,这些症状大多属自限性,少则一年半载,多则3至5年就可自行消失。但有些人症状表现比较明显,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要通过药物治疗。

  病因肾虚肝郁阴阳失衡

  中医文献中没有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本病常见的一些症状表现,可归属于脏躁、百合病、郁证、经断前后诸症等范畴。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论述了脏躁的证治,文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认为肾气虚衰、阴阳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首先,肾有“先天之本”之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肾精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盛,就会产生一种叫做“天癸”的物质,促进性机能逐渐成熟而产生生殖能力,待到更年期,肾的精气渐衰,天癸将尽,性机能和生殖能力也随之减退至消失,形体逐渐衰老。其次,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与肝郁亦密切相关。“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心理与情志状态赖肝气的调控,女性至更年期由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水亏折木,肝郁程度加重,机体适应能力下降,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而发病。刘启廷教授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以肾精亏虚、天癸衰竭、精血不足、冲任不通为根本原因,而水不涵木(即肝肾不足)、肝郁火旺则是发病的常见诱因,脾虚痰湿阻滞常使病情加重或发展。

  治以安神解郁疏肝补肾

  刘启廷认为,该病以肾精亏损为本,以心肝火旺、脾湿痰瘀为标,治当标本兼治,标除本固,体自安宁。

  方药组成:茯苓30克,九节菖蒲30克,郁金15克,牡丹皮15克,炒栀子15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合欢皮30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15克,莲子心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

  功用:安神解郁,疏肝补肾,调和阴阳。

  组方依据: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症状依次为心烦、失眠、潮热、烘汗、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健忘、心悸、头晕乏力等。究其病因多为肝郁脾虚,肾气渐衰,天葵将竭,脏腑气血不相协调所致。因肝肾同源,由于肾虚精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导致心烦易怒、易激动、头目眩晕、失眠等阴虚肝旺之症;肾水匮乏,无以上升,心肝火燔,不肯下降,心肾不交则常见失眠、心悸诸症;肾脾为先后天之本,互相充养,若肾虚阳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则出现头面潮红、烘热汗出、食少便溏、面目肢体浮肿、乏力等。

  治疗宁心解郁治其标,安神固肾治其本,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首选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九节菖蒲化痰开窍、安神醒脾,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三药合用,以宁心安神、行气解郁;由于女子以阴血为本,阴血的充盈和畅达是维持生理需要的基本条件,更年期造成机体气血失和,多表现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之体,阴虚则阳亢,阳亢又伤阴液,出现颧红潮热、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思等阴虚内热现象,方中牡丹皮、炒栀子相须为用,丹皮入血分除骨蒸,栀子主气分除烦热,合用以清心除烦,泻火解郁;仙茅、淫羊藿为益精补肾、温肾壮阳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具有类激素样作用,但无类激素样副作用,可以调节卵巢功能,促进雌激素分泌,通过调整患者激素-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缓解或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合欢皮、五味子、女贞子养心安神,益阴敛汗,又可制约仙茅、仙灵脾燥热伤阴;莲子心清心除热,泻火坚肾,固精强神,正如《温病条辨》谓之:“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甘草泻心火而和胃。诸药合用,共奏肝肾同调、阴阳互助之功效。

  加减运用:以心烦焦躁、阵阵出汗为主者,加炒白芍、桂枝以养血平肝,调和营卫;以失眠多梦为主者,加酸枣仁、珍珠母、夜交藤以养心安神,镇静促眠;情绪易激动、哭笑无常者,加百合、牡蛎、小麦、大枣以和中缓急,舒缓情志,协调心脾;心悸惊厥、精神恍惚者,加琥珀以清心除烦、凉肝定惊;体弱久病、气虚无力者,加黄芪、人参以补中益气,扶正固本;伴见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53岁,2012年4月1日初诊。患者主诉近半年来心烦意乱逐渐加重,有时难以控制,骂人毁物,失眠,严重时彻夜不眠,伴见头晕耳鸣,头面阵发烘热出汗,汗出畏寒,纳食不馨,脘腹痞满不知饥,大便干结难解,体重减轻5公斤,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出现口干、神志恍惚等现象,停药后求助中医。近一年月经衍期,经期短,经量少,经色暗。舌质红,舌尖赤,苔薄白,脉弦细弱。患者形体肥胖,体质认定为痰湿体质。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肝郁脾虚,肾气亏虚,湿蒙清窍,虚火内扰,心神失养。治宜宁心除烦,解郁安神,清热敛汗,平肝补肾,调和阴阳。方用安神解郁汤加味。

  处方:茯苓30克,九节菖蒲30克,郁金15克,牡丹皮15克,炒栀子15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30克,酸枣仁30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15克,莲子心10克,大黄5克,甘草10克。取药10剂,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早晚分服。同时给予心理疏导。

  2012年4月11日二诊,自觉心烦意乱略有缓解,愤怒情绪能够克制,睡眠时间延长,睡中易醒,盗汗消失,精神改善,纳食增加,大便质稀,仍觉体倦乏力,动辄汗出,时时烘热自汗,汗出畏风。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服药后自觉身心轻松,症状也略有改善,唯汗出畏风不减,故予上方加炒白芍15克,桂枝15克,以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继续取药10剂,调护同前。

  2012年4月22日三诊,自述失眠、头晕、耳鸣明显减轻,烘热汗出、畏寒、口干已消失,月经逾期12天,经期3天,量色如前,唯情绪不稳,遇事易懊恼,善太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予上方继服10剂,同时加强心理调节,并嘱家人多给予关照。患者先后服药30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后随访3个月,告知恢复如常人。

刘启廷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以肾精亏虚、天癸衰竭、精血不足、冲任不通为根本原因,而水不涵木、肝郁火旺则是发病的常见诱因,脾虚痰湿阻滞常使病情加重或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