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根据其临床表现治疗

浏览 8

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显微镜下肝组织病理切片中30%以上的肝细胞内有脂滴存在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于“胁痛”、“积聚”、“肝着”、“痞满”等范畴,主要与痰、瘀、湿、积有关,临床上可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等四型。

一、湿热中阻型 症见形体肥胖,嗜酒或喜食肥腻之物,神疲肢软,恶心纳呆,脘胁胀闷不适,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方用加味柴胡汤加减(茵陈、柴胡、黄芩、半夏、黄连、淡豆鼓、葛根、大黄各10克等)。

二、肝郁脾虚型 症见胁肋胀痛,按之不适,时伴嗳气,大便不畅,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濡。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方用加味三香汤加减(木香5克,香附20克,藿香、柴胡、白芍、郁金、陈皮、白术、山药、焦槟榔各10克)。

三、肝肾阴虚型 症见右肋隐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劳累后加重,面色灰暗,舌红少苔,脉沉弦。治宜滋阴养血、疏肝益肾,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茯苓、当归、柴胡、郁金、决明子、泽泻、陈皮、黄精各10克)。

四、瘀血阻络型 病程较长,症见面色晦暗,胁肋部刺痛,胸闷脘痞,舌胖紫或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通络,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当归、郁金、丹参各10克,桃仁、红花、白芍、川芎、地龙各6克)。

(以上药物均为水煎,口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消化科主任医师 曾松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