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诊疗的认知,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同时,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确可隶属“消渴”范畴,“消”如“旱田灌水,日下曝冰”,“消渴”乃热极内耗之意,治疗上提出应注重肝脾,倡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徐经世教授认为,在临证中重培土,常可峰回路转,对一些疑难杂病也可以取得显著疗效。盖脾胃位居中州,为生化之源,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五脏六腑之枢纽”,为各脏腑器官组织的生长和机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阳常有余”,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多指肝郁胃强;“阴常不足”,多见于郁热积于脾,渐及伤阴,出现脾阴不足之证。如今糖尿病多脾阴不足脾气亏虚,当从脾论治。脾主运化,脾得阴助才可中气健运,化气生津。 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提出四联疗法,一是中西结合,择时用药;二是饮食调节,保持平衡;三是调整心理,解除忧患;四是增强运动,促进康复。临证的要点,就是要知其病源,标本兼顾,以人为本,要医患协同,才能取得更好的医治效果。 徐经世教授认为目前中医防治糖尿病,要转变思维,调整主攻方向,做好中西融合。糖尿病防治的定位,应从临床研究延伸到治未病,识别糖尿病高危因素,从干预糖尿病的前期发展,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治未病提出三个层次,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发先易”。从“防”上下功夫,“防”重于“治”,从源头防治,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作用,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及并发症。
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诊疗的认知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