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抑郁症治以调畅情志疏肝调脾

浏览 8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抑郁症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不残留人格缺陷,虽可多次发作,但无精神衰退之虑。

  抑郁症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有专家调查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全球第二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疾患,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因此应积极治疗。目前本病一般以西药治疗为主,但其具有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的缺点,有关资料显示,抗抑郁药有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睡眠差、情绪紧张、心脏副反应等问题,已有学者建议不提倡或禁止服用抗抑郁药物。西方国家仅把针灸和草药、推拿、瑜珈、香薰等当成替代性疗法,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现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病由肝脾心失司气血郁结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主要是肝、心、脾三脏受累及气血失调而成,属“郁证”范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或因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之后横逆乘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作用受到影响;或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忧愁悲哀等精神刺激损伤心神,心失所养。抑郁症初期病体多实,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经久不愈,则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最终致脑腑功能受损。

  就临床表现而言,肝气郁结,出现胁肋胀痛,善太息,多思善疑或情绪低落;肝气犯脾则不思饮食,生化乏源;心藏神,营血渐耗则心失所养,脑神失聪,神失所藏,表现为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气郁化火,导致烦躁不安;久郁及肾则各种亏虚之象,如疲乏、消瘦、精神委顿、腰膝酸软。如《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总之,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脑之功能失衡,脏腑气血郁结不畅,阴阳失调是抑郁症总的发病机制。

  治以调畅情志疏肝调脾

  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舒畅气机,解郁结,达气血,可采用中药内服和针灸的方法,此外,中医尤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作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创造和谐的周围环境,也是防治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中药内服要根据具体的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往往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中多以疏肝调脾为法,常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加减,效果较为满意。心脾两虚也很常见,常采用养心安神、健脾养血理气之法,方如归脾汤、柏子养心丸等。此外,生脉散、甘麦大枣汤、百合莲子大枣汤等,也是常用方剂。

  针灸治疗多采用头皮针、耳针、针刺及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良好。如众多学者辨证选取百会、神庭、印堂、上星、水沟、膻中、期门、鸠尾等穴,以疏肝解郁,宽中行气,通利气血,再配和丰隆、中脘、太溪、阳陵泉、三阴交等化痰祛浊,补肾宁心,往往快速取效。近年来研究证明: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且对改善焦虑和躯体症状的效果明显,并能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的显效率,减轻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等,有较明显的优势。

  此外,中医尤重视情志为病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运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创造和谐的周围环境,这既可预防抑郁症发病,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如《黄帝内经·素问》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意思是说,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四季季节气候和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好的心态,去除非分之想,劳逸结合,健康饮食。如果能够做到上述所说,自然可以避免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反之不良生活饮食起居和周围环境使人心情不畅,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可以导致抑郁症等的发生。

  现代研究显示,长期酗酒,可以使人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发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发现,长期生活在潮湿阴冷、阳光较少的环境容易患抑郁症。如在英国、挪威等发达国家,人们虽然生活水平很高,各项福利很好,但抑郁症的发病率却明显高于其他各方面都逊色于他们的国家和地区,如同属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经常是阳光明媚,抑郁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英国和挪威。可见,环境对该病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生活环境,顺应自然规律是预防抑郁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治疗上应注意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帮助。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多做有规律的户外运动,亲朋好友多交流。这也符合中医防治疾病的大原则——顺应自然,顺应环境,天人合一。

链接:

  抑郁症的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主要用于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病程持续至少2周。其他常见的症状是:

  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②自我评价降低;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下降。

  抑郁症为何秋季多发

  抑郁症秋季多发,有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有身体自身的因素。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大自然草木由盛转衰、秋风萧瑟、落叶满阶、寒蝉衰鸣等景象,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往往会出现凄凉、忧郁、悲秋等伤感情绪,而那些多愁善感、自身情绪调节不良的人就容易引发抑郁症。

  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这种光照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生化过程,干扰生物钟调节机制,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因为人脑深部有一个内分泌腺叫“松果体”,它对阳光非常敏感,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光照减少,尤其在阴雨时节,天色暗淡,松果体开始分泌大量的松果体激素。松果体激素能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重点是能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这两种激素皆有助于思维活动的增强,使人精神振奋。若这两种激素在血中的浓度降低,就使大脑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抑制过程增强,善感之人就会愁肠满腹,甚至引发抑郁症。(佳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