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周女士和她老公因头昏、头晕、头疼、颈背部酸痛和全身疲乏等症状同时去某中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她是低血压引起,而她老公则是高血压引起,但是他俩的处方中同时都有“五加皮”。周女士有点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她和老公的病情不同,医生却给他们用了同一种药呢?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五加皮既能升压又能降压。
五加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性味辛、苦、温,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等功效,入药每次用量为10-15克,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症。
那么,五加皮为什么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呢?现代研究发现,五加皮中含有的挥发油(4-甲基水杨醛等)、鞣质、右旋芝麻素、硬脂酸、棕榈酸、亚麻酸、木脂素苷类等,对高血压及低血压都有使其正常化的倾向,也就是说,五加皮既具有使高血压降低的作用,又有使低血压升高的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理解为某些中药在治疗上的两极差异,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当然,中药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还与其使用剂量、适应人群等有关。有类似作用的中药还有很多,如益母草既能调经止血、又可活血通经;白术既能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川芎小剂量能使受孕子宫收缩加强,而大剂量则抑制子宫收缩;桂枝配麻黄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而配白芍却可达到收敛止汗的效果。可见,那位医生的处方用药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之分。北五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中国药典》以“香加皮”之名收入。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科属不同,功效有异,且北五加皮有毒,不应混用。
安徽省中医院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