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苔

浏览 4

《中药大辞典》:白山苔

出处:《吉林中草药》

实际拼音:Bái Shān Tái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密集;近革质;线形,长约1.5~3.5厘米,宽1.5~2.5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于前-年生枝顶;花白色,花梗细,长1~2厘米,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5深裂,裂瓣长卵形;雄蕊10;花柱细长,宿存。蒴果卵形,生褐色细毛,由基部开始向上方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细叶杜香的叶、根含鞣质1.42~6.73%,挥发油0.36~2.59%(干重)

药理作用: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功能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不孕,胃溃疡。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不孕:白山苔叶适量,水煎过滤,浓缩成膏,酌情内服。

②治胃溃疡:白山苔三钱,水煎,日服二次。(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中华本草》:白山苔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实际拼音:Bái Shān Tái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dum palustre L.var. angustum N.Bus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40-50cm。树皮灰褐色;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单叶互生,密集;叶片近革质,线形,长1.5-3.5cm,宽1.5-2.5.Mm,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在前一年的枝顶;花梗细,长1-2cm,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长卵形;雄蕊10枚;花柱细攻,宿存。蒴果卵形,具褐色细毛,由基部向上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为东北及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细叶杜香干叶中含精油1.52%。油中酚类成分占2.15%,萜类组分中鉴定出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和对-聚伞花素(p-cymene)[1]。

药理作用: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化痰止咳。主月经不调;胃溃疡;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熬膏。


相关文章